一、人类健康观的演变
目前为止,人类健康观经历了由“一维健康观”到“三维健康观”再到“五维健康观”的变化。最初的“一维健康观”认识到了疾病和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以疾病作为参照,认为“健康即没病”。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维健康观”,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的完美状态”。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这三个方面,对于人类健康都非常重要。这种“三维健康观”至今仍然在指导着学校的体育教育及其实践。然而美利坚大学的国家健康中心提出了“五维健康观”,即个体只有在身体、情绪、心理、道德和社交等五个方面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这种全新健康概念的提出,使学校体育工作者不得不重新审视学校体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当前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从单一强调身体健康逐渐指向了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了贯彻“五维健康观”,学校体育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调适以及思想道德与人格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体育课程的价值和魅力。
(1)身体健康。身体健康的衡量指标除了没有疾病之外,还应包括学生的体能要求,基本的体能是满足生活和完成各项活动的需要。
(2)情绪健康。情绪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主观感受。衡量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的稳定性,即个体主动、积极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外部压力的能力。
(3)心理健康。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发生、发展到消失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因此衡量心理健康的指标主要有认知能力、自信心、情绪调节力和意志力等。
(4)道德健康。道德健康是“新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道德健康的标准较多,体育就其教育属性而言应当具有德育价值,而且也应该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团结奋进精神,锻炼学生的顽强意志。
(5)社交健康。社交健康是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其衡量标准是在社会交往中个体是否有自信感和安全感、是否能与人和谐相处。
二、学校闲暇体育及其价值
闲暇体育是指人们在可支配的闲暇时间里,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和锻炼方式,以达到身心愉悦和修身养性,谋求自身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活动方式。闲暇体育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有所不同,不受时间、场地等的限制,既有一定的竞技性,又充满娱乐性和教育性。
1.发展闲暇体育有利于学校体育改革
众所周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全民素质方面,学校体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往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缺乏一定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促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并取得良好成绩的内驱力。体育活动正是这种内驱力作用下的积极过程和结果。体育教育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往往是借助参加体育活动的意向、愿望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要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成就动机,就必须进行体育改革。而闲暇体育正符合这一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满足精神的追求,可以使学生在运动中获得友谊,在交往中达到愉快,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2.发展闲暇体育有利于丰富体育教育内容
学校闲暇体育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可以和学校体育实现互补。针对学校运动场地和投入经费有限等现实,可以开展武术等具有独特健身效果的闲暇体育活动;也可以开展街舞、健美操等颇具现代气息的体育活动;如果场地宽裕、设施完备、经费投入较多还可以开展滑板、攀岩等闲暇体育;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去,从事一些户外闲暇体育活动,如旅行、登山等。总之,学校闲暇体育的内容可以根据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开展,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休闲娱乐需求,又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发展闲暇体育有利于实现终身体育目标
学校体育除了要完成学生技能学习的任务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衡量标准是考察学生能否掌握相关运动技能、体育测试能否达标、课外运动的参与程度等,这对于发挥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存在明显的不足。闲暇体育和学校体育相结合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为发展学校闲暇体育可以鼓励青少年学生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来丰富闲暇生活,同时也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奠定基础。闲暇体育可以在培养学生闲暇运动技巧和鉴赏能力的同时,使闲暇体育成为学生迈向终身体育的桥梁。
4.发展闲暇体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观念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健康理念正在逐渐实现由“三维健康”向“五维健康”的转变。为适应这一变化,学校的体育教育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体质教育”阶段,而应该丰富教学内容。闲暇体育的积极开展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健康观念,使学生更加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加关注自己对社会环境适应的主动性。从一定意义上讲,闲暇体育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观念。
5.发展闲暇体育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除了传授学生运动技术技能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之外,体育还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整合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挫折的能力。青少年学生人格的完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闲暇体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让体育成为学生减缓压力、宣渲情绪的积极方式。在与他人的共同活动中,学会理解与宽容、分享与合作,在成功中找到自信,在失败中磨练心理承受能力与调适能力。
三、基于“五维健康观”的学校闲暇体育功能开发
1.学生身体健康是闲暇体育的第一要义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闲暇体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虽然健康观逐渐由“三维”转向“五维”,但身体健康仍然是健康的首要问题,因此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是学校闲暇体育的第一要义。无论闲暇体育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有着多么丰富的内容,都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能够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如果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过度强化闲暇体育的娱乐功能,忽视其身体健康功能,就是本末倒置,也不利于闲暇体育价值的实现。
2.学生情绪健康是闲暇体育的应有之义
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其情绪智力的良好时机。闲暇体育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特点,而通过闲暇体育可以释放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促进其情绪健康。实验表明,情绪和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内在的驱动作用。良好的情绪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内驱力,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锻炼与提高其情绪智力可以控制与调节学生的不良主观因素,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体育在培养学生情绪智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例如通过爬山、攀岩等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品质,通过一些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等。
体育工作者要积极组织青少年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参加闲暇体育活动,使其能够自由选择所喜爱的运动项目,自主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此过程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和把握闲暇体育的自由度、运动项目的娱乐性和趣味性,通过体育技能、理论知识等方面的指导,使青少年学生最大限度地释放不良情绪、舒缓心理压力、宣泄情感,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获得健康情绪的持续发展。
3.学生心理健康是闲暇体育的必然结果
衡量闲暇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指标是活动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意志力等。当前由于家长和老师对其学业的期望值较高,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大,加之社会环境等因素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同时还会影响其自信心和意志力,处理不好就可能发展为心理疾病,这就需要青少年学生熟悉一种或几种自己喜爱的闲暇体育项目,作为健身和娱乐的手段,坚持不懈地参加这些体育活动。闲暇体育活动可以使青少年学生在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骑车、游戏、舞蹈等闲暇体育活动可以调节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紧张情绪,改善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机能,恢复精力和体力,帮助他们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保持健康心态、终身进行锻炼的习惯。
此外,体育工作者在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中要注重激发其学习动机。在影响闲暇体育效果的诸多非智力因素中,核心是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也是促使学生取得成就的重要前提。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并取得良好成绩的内驱力。闲暇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借助参加体育活动的意向、愿望等形式表现出来。如果能够增加闲暇体育的趣味性、娱乐性、游戏性,将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闲暇体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4.学生道德健康是闲暇体育的创新功能
道德健康是“五维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健康教育以培养道德健康的公民为目的,运用健康管理方法,注重改善育人环境,使校园环境与教育功能环境相配合,运用知识教学与环境塑造相结合的方式,注重从思想上与行为上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加强道德观念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成为道德健康的人。
然而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中不同程度地呈现出道德健康教育缺位的现象。对于道德健康在体育中地位的认识,从某些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到学校领导再到体育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体育课程中的健康第一主要是学生身体的健康,而缺乏对精神、思想层面健康的关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意志品质、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等德育目标的关注。有的老师甚至认为道德教育不是学校体育应承担的教育任务。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主观上不利于体育中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此外,由于道德教育评价指标的模糊也增加了体育中实施道德教育的难度。作为隐性的教学目标,道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较为复杂,且操作性不强,导致广大体育教师虽然认可体育中的道德教育,但对于如何做、做的效果如何及如何评价等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正因为缺乏明确的评价体系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体育中的道德教育评价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针对道德健康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缺位,闲暇体育由于其教学目标不受学校体育的严格限制,存在较大灵活性,而且更容易发挥活动、环境、场地、教师人格等因素的隐性教育功能,其教育价值目标隐藏在所创设的教育性活动和教育性环境中,通过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或载体完成教育内容,既可以规避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又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接受心理。隐性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学生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活动接受道德信息和价值,因此,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闲暇体育活动,不仅能丰富青少年学生的闲暇文化生活,使他们更加了解体育、关心体育、热爱体育,身体力行地参与体育锻炼,还能使闲暇体育成为抵制学生网瘾的妙方。
5.学生社交健康是衡量闲暇体育成效的重要指标
闲暇时间是青少年学生交际活动的最好时机,而闲暇体育不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有效方法,而且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社交手段。青少年学生普遍热衷于广交朋友,渴望收获友谊,因此其可以适当参与闲暇体育活动。例如以棋会友,在棋艺的切磋下、智慧的博弈中成为知心朋友;也可以以球会友,在同场竞技与合作中经历共同竞争或合作,获得彼此的信任,在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社交健康是五维健康观的重要内容,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通过闲暇体育促进学生社交健康,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通过闲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之间交往和沟通。闲暇体育可以使青少年学生在亲身参与团队游戏活动时逐渐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还能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共同完成体育活动任务。第二,通过闲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一些闲暇体育活动,青少年学生将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步建立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不断培养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第三,通过闲暇体育可以树立并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体育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具有明确而细致的行为规范,如运动守则、比赛规则、竞赛规程等,并通过裁判、仲裁、公众舆论等进行实施和监督。当然闲暇体育也不是无章可循,其有一定的规则,通过闲暇体育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掌握行为规范准则,有助于他们对其他社会规范的理解和学习。长期的闲暇体育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将遵守规则的意识迁移到以后的社会行为中。总之,闲暇体育将以其独特的魅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良性的社会交往,消解网络交往中的一些负面效应,最终实现“五维健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恩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心适能”阐释.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3).
[2] 邹师,张永军,宋光春.终身体育理论视角中的休闲体育.体育文化导刊,2002(5).
[3] 彭文革.休闲运动与体育教学.体育学刊,2002(5).
[4] 高发民.高校体育中的休闲运动与终身体育.体育学刊,2001(6).
[5] 赵龙等.论运动休闲在高校中的意义和拓展.四川体育科学,2003(4).
[6] 杨丹.关于闲暇体育潜在价值的认识.中国体育科技,2003(6).
[7] 张宏伟.高校闲暇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和谐校园的构建.体育与科学,2005(5).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