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资源开发与学校经营

2013-12-29 00:00:00刘刚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3期

强调终身学习的今天,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已经从以往各自封闭的独立个体,转化为合作互助的伙伴关系,有着彼此互助、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以现代学校经营理念,若要发展学校必须建立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制定经营策略,营造经营环境,确立经营目标与理念,并通过资源的整合运用,将教学的场域由学校扩展至社区,让课程及教学与丰富的社区资源相结合,使孩子在自己居住生长的地方,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分享经验、体验文化、滋润心灵、创造成长。学校与社区二者因紧密合作、相互关怀、共同成长,逐步凝聚成生命的共同体,进而营造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最终使学校经营优异化,更高层次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

一、社区与社区资源

社区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赋予人情味的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这个团体,并不是根据自己意愿的选择,而是因为他生长在这个团体中。[1]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个社会的结构及其制度、规范、价值标准、生活模式、思想行为及意识形态,是各社区居民言行互动的结果。而学校是社区内最重要的服务机构,形成社区居民的价值标准、言行规范与文化素养是学校经营的主要功能。

近年来,城乡居民社区意识的觉醒,现代生活理念的提倡,促使社区总体营造的观念深获认同与重视,而社区中的学校也就成为凝聚居民、建立社区意识的焦点。在倡导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全民大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社区总体营造、学校社区化的理念及政策引导下,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及互动更趋密切。[2]

社区资源系指学校学区范围内的社区所拥有的一切物资、机构、设施、活动、资讯、人力、物力等,它可使学生获得真实、具体的经验,提高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运作。社区资源的种类繁多,依据资源的性质分类,可分成九种:一是人力资源;二是物力资源;三是财力资源;四是天然资源;五是组织资源;六是关系资源;七是文献古迹资源;八是技术文化资源;九是社区意识(社区感)。[3]其中关系资源是资源中的重要角色与关键因素。学校组织团体或成员若能与社区维持良好的关系,则其他资源的运用与整合将可事半功倍。因此,学校校长与教师有责任使学校与社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充分整合运用其它各类社区资源,达到共同成长并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学校与社区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非常密切。就地理位置而言,学校位于社区中,是社区一部分,而社区是学校所在地,两者彼此依存、相互帮助;就教育而言,学校是举办正规教育或成人教育的机构,教育社区的青少年、成人和老人等,对社区的发展影响巨大。非洲有一著名谚语曰:培养一个小孩需要一个村庄的力量。[4]可见教育学生的重大责任需要由学校、家长及所在社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基于学校与社区在现实中的密切联系,可以说明两者的依存关系:一是社区是学校输入(学生)的来源。二是社区是学校教育过程的伙伴。三是社区是学校产出(毕业生)的接受者。四是学校是社区的主要教育资源。五是学校是社区发展的主要动力。六是学校是社区的文化堡垒。

学校与社区的依存关系是真诚的、双向的,学校为社区居民所共有与共享,学校功能应全民化,在这个意义下,就必须特别指出学校教育工作者与社区所有成员应有以下的共识,方能促使学校与社区共同发展与进步,取得双赢。一是社区所有资源应为学校教育的凭籍,对社区社会、经济、文化特质的了解与运用,学校要持之以恒且充分推动。二是参与学校教育的改进、发展与协助是社区居民无可旁贷的责任。三是学校教育人员与社区居民的相互了解、尊重与协同是至关重要的。四是对宏观社会文化系统脉动的体悟与正向的导进、负向的导正,是学校与社区共同的使命。Parson(1999)将具有社区概念的学校称为社区学校中心,他认为社区学校中心和传统的学校有所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社区学习中心将学习领域扩展至社区,学习的时间不限于上课时间;社区是个大教室,学校和社区相互合作、资源共享。[5]此理念不仅可提升学校教育,更可促进社区发展。由此可见,学校与社区必须是和谐与融通的,学校教育才会成功,也才有成功的社区,两者相互影响。简言之,社区发展及其目标达成有赖学校教育的协助,而学校教育也需仰仗社区的合作与家长的支持。

三、奇台县某小学在社区与学校结合中的“一进一出”实践活动

奇台县位于新疆北部东天山脚下,自西汉建立县府,已有2000多年的城镇历史,曾在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为最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和丝绸之路重镇,民间有“金奇台”、“旱码头”和“古城”的称谓。这里是亚洲大陆中心区域,是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的通道,是汉民族和其它各民族文化的交汇点,是最能代表新疆汉文化的城镇,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而今,奇台县某小学所在的奇台镇,人口密集,民族杂居,汉文化与少数民族风情交融,农牧工商贸游各业并举,壮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古城风貌,厚重的历史沧桑,多样的民族风俗,具有极为丰富的社区资源。奇台县某小学教育者本着教育教学的实践性规律,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对学校及所处地方社区资源进行了分析调查(见表),采取开发社区乡土资源引进学校课程之中,走出校园,把教室搬进社区的“一进一出”实践教育活动,较好地实现了学校与社区的结合。

表:奇台县某小学课程资源分析

1.善用社区资源

首先是发掘地方文史古迹,民俗风情,自然生态及地方产业等,充分挖掘与整理,并经整合转化为活泼、有趣的课程来支援学校教学。第二是建立研教团队,由学校骨干教师、教学管理者、学生家长、文化专家、地方名士、乡土解说员等组成。第三是秉持合作与创新教学的理念,组织开展定期的讨论会、读书会及课程规划与设计、活动推展经验交流,创办教学资源与活动成果网络平台,进行网络交流与传播等。

2.多元合作模式

学校与社区互动关系的运用途径即“一进一出”,把学校与社区的多元合作模式主要以下列五个重点来操作:

(1)促进学校参与社区营造工作。通过参与“文化馆”的经营管理,组织志愿者、义工、解说员进行支援、设计文化馆章程,让文化馆充分发挥教育及文化的功能,使学校实际参与社区营造工作。

(2)促成学校开放成为社区居民学习的场所。结合“文化馆”的资源,学校教师规划以社区产业为主轴,配合自然领域的学习,办理“儿童科学营”等活动,同时也在校内建置“历史学习通道”,促成学校开放成为社区居民学习的场所。

(3)与学校共同开发适合社区使用的教材。组织学校教师和社区长者合作,编撰了《乡土、自然生态教学一日游》,教材内容涵盖了奇台县域内地方的历史、特色、美食、古迹、自然生态等,使学生、教师及家长对社区的认识全面而深化。同时,学校组织师生建设“社区有教室”网站,将研究编撰的教材、活动成果,放在网络上进行分享和推广。

(4)积极促进家长共同参与。在积极促进家长共同参与方面,学校规划了一系列的亲师生社区交流活动,利用节假日邀请家长带领学生参加“乡土教学一日游”、“社区调查”、“骑马游古城”等活动,组织家长及社区人士,带领学生,进行乡土主题探究。这样的活动既可促进亲师生的沟通和充分了解,也可以增加家长对社区文化的认识、认同与参与。

(5)积极协助学校经营规划和运作。通过师生及家长等的共同努力,在教材研发、读书会、讨论会、研习活动、乡土调查与教学合作的过程中,让家长、社区人士能够积极协助学校经营、规划和运作,形成学校、社区、家长的三方合作模式,真正实现学校与社区的结合以相互促进发展。

3.依据社区特色发展学校课程

整合、运用学校与社区资源,使学校与社区共同成长并永续发展,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课程与教学的深层次开发。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团队和学生设计了活动式的课程,以社区历史人文背景及乡土民族文化资源为主轴,配合社会领域的学习内容,规划出四五六年级的系列课程,并将之放置于学校正式课程的架构中,在正常的课程教学中逐年实施,让学生了解地方乡土及民族文化,进而喜欢自己生长居住的地方。同时,师生团队也配合综合及社会领域课程,设计教案、教学简报、学习单,组织闯关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情形下,认识学校及社区的种种事物,成为真正的地方人。

教师团队结合家长及社区人士,带领学生进行乡土及民族文化课程主题的探究,完成了几个主题。目前设计完成的完整教学主题单元有:我爱家乡——奇台,珍惜资源,小小解说员,带你游古城,吃遍小吃街,大雁的停留地,古烽燧遐思,哈萨克的毡房等。同时针对教材研究开发各式教学评价,如报告、观察、实验、闯关活动等评价方式,借以发展学生多元智慧,并通过多元评价,在形成性的过程中,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把教学评价新颖化、阶段化和多样化,让学生不再惧怕学习并更热衷于学习。当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学校内部还有需要努力的方面:一是塑造风气,通过教师学生及社区家长团队的参与,使师生与家长团队形成共识与合作风气;二是定期沟通,除团队有定期的聚会与读书会,举办各项活动要求学校师生与社区家长共同进行分享与宣传,让教师、学生与家长明了学校及家长社区团队所推行的事项,并让师生参与校内决策过程,易于凝聚共识。

学校与社区的密切联系与互动,社区的生命活力将获得积极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也能够紧密结合,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也会相互交融,学校和社区的经营发展将会取得双赢。学校多元而充实的课程内涵与风貌将使学生对成长的生命历程有深刻的体验。丰富而有特色的社区资源经由发掘开发进入学校课程,自然使得课程无论内容还是学习形式都具有了一定的特色。学校课程特色的彰显对于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对自己家乡、民族乃至国家的认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魏娜,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2] 方轮,胡艳曦,城市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3] [美]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著,曾桂娥译.举全村之力:如何培养健康、快乐、活泼的孩子.上海:三联书店,2009.

[4] Parson,S.R.(1999).Transforming school into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s.New York:Eyeon Education.

[5] 昌吉回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概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