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决策研究

2013-12-29 00:00:00张力金烨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3期

目前,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从以往被动接受课程和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转变成主动选择和积极营造教学情境的决策者。教师在认识到教学决策制定权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决策能力,以实现教师对教学决策认识的转变。因此,审视教师教学决策过程,探寻教师教学决策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教学决策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决策的合理化,并最终实现教师教学决策能力及决策内容的不断提升。

一、教学决策的特点及运行过程

1.教师教学决策的内涵与特点

教学决策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主选择教学行为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对教学决策相关理论的认识以及教学决策具体任务的实际操作两部分。作为一种专业领域的一项具体实践活动,教师教学决策存在如下特点:

首先,教师教学决策存在选择性。教学决策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不断地修正课程标准、制定计划,并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判断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的主观认知活动。课堂教学决策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环境与教学对象的需要,通过科学分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案并完善自身教学任务的过程。可见教学决策本质即选择性。其次,教师教学决策存在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教学决策制定者与执行者的统一,这种统一性一方面可以保证决策的顺畅实施,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根据变幻莫测的教学情况及时调整决策的内容,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与此同时,作为教学决策的实施对象,学生是教师制定教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动向,根据学习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决策。

2.教师教学决策的运行过程

教学决策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行前的计划实施阶段、运行中的课堂教学与学生互动阶段以及运行后的教学调整和总结阶段。教学前计划阶段,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要具体分析教学情境,预测学生学习状态,并对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案进行初步的策划与选择。教学实践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前计划阶段设计的教学方案组织实施教学,这一阶段之前制定的教学计划对教师接下来教学实践的实施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是教师在教学惯例和教学经验的指导下,着重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等具体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结束后,教师会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相关教学决策进行及时调整,以适应不同情况下具体教学情境的需要。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进行着决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判断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各种测试考评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学效果等。因此,教师教学决策在指导教学工作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无不体现着教师教学决策意识和决策执行能力的运用与提高。

二、教师教学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教学决策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体制和教育传统的影响,教师的决策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教育行政领导、教学研究人员甚至包括教师自身都认为教师仅仅是教育决策的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这些原因直接导致部分教师教学观念僵化,课程设置无序,教师对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没有自主决策权,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组织重表象、轻实效,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能力,课堂决策体现经验主义,缺乏预见性。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墨守陈规、不思进取,直接导致教学同质化、单一化。

2.教学本质反思不到位

教师课堂教学包含教师认知、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三个层面。教师大多只关心教学内容选择、活动组织、教学设计等教学中的本质问题。教师认知和决策研究要求我们从教师的思维角度来审视这些过程以及影响这些过程。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课堂设计模板化、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方法程式化、教学内容一元化、教学问题简单化等问题,这些都与教师对于教学本质的认识不到位有关。

3.教师经验主义决策明显

经验主义教学决策是教师凭借已有的教学经验,针对教学问题进行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过程,教师在进行判断与决策时主要依据教师教学经验和直觉教学决策两方面因素。教学经验对教学决策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陈旧和单一的教学经验会成为局限,直接导致教师教学决策走向封闭与保守,这是制约教师教学决策合理性提升的主要障碍。经验教学决策也有它的合理性,资深教师能够凭借多年教学经验迅速有效地判断时刻变化的学生反应和复杂动态的课堂情境,兼顾课堂不同学生发出的信息并及时给予反馈,只有这样的教学经验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4.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情况不佳

教师教学决策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决策者不能孤立地对教学行为做出决策,为此我们要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事件发生的背景去理解并做出恰当的判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面临要决策什么、如何解决这一决策、解决该决策需要采取什么方法技巧、这样的决策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问题,因此,提高教师教学决策能力需要教师结合所处的实际环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决策意识,提升决策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

三、影响教师决策的主要因素

1.教育制度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传统的教学体制与教育传统以及现行的教育教学相关政策法规对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内容的抉择具有明显的导向性,而教育制度也从根本上成为制约教师参与教学决策程度的重要因素。

目前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择没有自主权,教师大多采用学校指定的教材,根据课本规定内容上课。这种情况往往导致两种结果的产生:一种是不管教材是否适合,生搬硬套课本内容,这必然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另一种情况是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时,一部分教师在教材选择上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而大部分教师也只是为了节省时间照搬照抄过去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内容的探究也只是徒有虚名。

2.教师教学经验与应变能力

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应变能力也是影响教学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往往会出现许多突发情况,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教师的处理方法和应变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秩序的维持以及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加强锻炼,有意识地增加教学经验的积累,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映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是教师教学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到教学决策的取向。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根据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决策做出相应变动。此外,目前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自由,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做出的反应往往是不可预见的,面对多变的情况将如何做出决策并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是教师面临的巨大考验。总之,教学决策的科学性要求教师以一颗爱心和责任心熟悉、关心每一位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的反应以及作业和考试等书面材料,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灵活变换教学决策。

4.教学设施的配备与探究问题的选择

教师在授课之前会根据自己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设施来辅助教学工作。在教学设施的选择上,教师会充分考虑到本次的课堂设计内容以及学生会从哪些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等诸多问题,但学生对教学的反应以及提出的问题往往始料不及,面对类似情况,如果教师未能做到恰当处理的话,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及学习态度造成极大影响,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此外,探索性课堂上教师会针对课堂讲授内容设计若干问题以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等问题,并以此来确定教学设施的配备和探究问题的选取。

四、教师提高教学决策能力的策略

提高教师教学决策水平是改善教师教学效能、提高教师工作质量的直接途径。加强教师的教学决策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决策能力,建立教师教学决策机制,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决策能力与水平。

1.建立自主自觉教育决策意识

自主自觉的教学决策意识是实现教学决策合理性的重要前提,是教师对教学情境的一种能动的反映,是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学生特点等因素,结合自身价值观、教学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行的一种认识活动。缺乏先进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自主自觉决策意识的培养很难产生创造性和科学性的教学决策。

2.提高教学决策的思维能力

教师制定合理决策有赖于培养良好的教学决策思维能力。为此,我们应首先养成质疑的习惯,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多提出几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全面分析并选择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课堂教学检测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否得当,并随时根据多变的情况预测是否还会出现更多问题等。在工作中经常做到预测与质疑可以有效地防止教学过程中的草率决策,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其次,教师教学工作要制定明确的教学决策的目标,决策目标的确立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实施等过程中有所侧重,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问题,从而提高教学决策的效率。再次,教师要善于从大局出发,全面考虑问题。教师在决策过程中要善于采用逻辑思维及类比思维等方法,加强学习,深入研究,综合相关学科知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决策。最后,善于尝试,用于创新。教师教学决策的本质在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寻求创新。为此,教师应提高自身创新意识,投入时间和精力,加强理论学习及业务学习,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决策中要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提升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

3.扩充教师教学决策知识能力

教学决策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确定培养方案,选择教学材料,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以及评课等过程中做出最佳选择的能力。教师只有深入教学,才能及时洞察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只有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权衡利弊,选择科学的教学手段。因此,提高教师教学决策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决策水平的高低。

丰富的知识是教师制定决策成功的坚实后盾,是决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加强相关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深入研究并探索教学理论及决策理论。教师扩充教学知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要做到充分研读教育教学相关典籍,广泛吸收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其次要熟悉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情况,努力使教学决策与当前教育改革步伐相结合;三要做到广泛学习教学决策理论相关知识,了解先进的决策技术手段;四要加强专业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的学习;五要积极主动向相关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学习,弥补教师教学决策的个人局限性,实现自身教学决策的智力延伸。

4.构建合作教学决策意识

教学决策主要以教师个体决策为主,但教师群体合作决策对个体决策的影响越发突出。目前我国教师行业发展中实施同伴互助合作方式,使教师合作体成为教师教学决策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

教师群体教学决策是教师个体教学决策与学校组织决策的中间层次,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或教师团体对备选方案或决策方案做出抉择的过程。目前教师群体教学决策有集体备课和集体听评课这两种主要方式。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可以针对具体教学问题共同进行讨论和研究,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商讨寻求解决办法,形成群体智慧,并最终达成最佳教学方案。通过听课、评课教师可以对课堂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分析、讨论和研究,通过教师集体的观摩,形成不同的评议视角,为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提出合理化意见,以实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

5.实现合理教学决策惯例

教师教学决策经验的形成是不断积累的结果,教师教学实践的积累最终会逐渐形成教学决策的惯例化,教师教学决策也是在这些制度惯例的支配下制定并形成的,它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个体想象力和创造性。个性化惯例是教师教学决策风格和个人专业成长历程演变的结果,是教师在反复的教学实践经验中获得的一种自发性的生成系统,体现了教师教学实践与智慧相结合的成果。

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并形成合理化教学决策惯例,它确保了教师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合理化,促进了教师与动态的教学情境之间取得的平衡,使教师对教学工作应付自如,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决策效率和教学流畅性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教学决策惯例要求教师在教学经验中不断提炼,它形成于教学决策实践中,并随着教学实践得以不断充实和更新,但对于那些无视教学情境变化,囿于教学决策惯例的做法必然会成为一种束缚,限制教师教学决策的不断合理化。

教师教学决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教师教学工作,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决策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并积极参与到教学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中来,对教师制定并修改即时性教学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同样作为教学决策制定的主体之一,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学生决策主体与教师决策主体之间的关系,培养自觉决策意识,提高教学决策能力,扩充自身知识结构,主动构建合作教学团体,并最终实现教学决策合理化,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众托.元决策·支持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手段.管理学报,2007(3).

[2] 张朝珍.对教师教学计划的再审视:一个决策的视角.泰山学院学报,2008(4).

[3] 宋德云,李森.教师的教学决策:内涵、构成及意义.课程·教材·教法,2008(12).(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