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呈现与分析
(一)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呈现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参与,喜欢与同学讨论,尤其喜欢举手发言,上台当“小老师”。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简洁性等方面存在不足,课堂上表现出概念不清、自相矛盾、重复啰嗦、词不达意等诸多现象。在调查中,选择“不愿意听同学回答,心里只想着自己的答案”的占76%,选择“认真听同学意见”的仅占9%。当问及“老师讲的话你能听懂吗”时,有32%的学生选择“有时候完全听不懂”。在 “你回答问题时会不会通过别的方式(如画图、推理等)来帮助解答”的调查中,回答“能的”只有11%,回答“从来没有的”占65%。对“你上课回答问题时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的调查显示,能完整表达自己意图的只占10%。由此可见,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偏弱。
(二)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
1.教师对数学语言训练重视不够
调查中,绝大多数数学教师认同数学语言在学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平时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上的却并不多。具体表现在:第一,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价值认识不足。部分教师认为平时都是在运用数学语言与学生交流,再刻意训练学生数学语言没有必要;其次,对数学语言理解不透,对数学语言教学的内涵、特点认识不够。有时教师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就含糊不清,对学生的指导力度欠缺。
2.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存在心理障碍及方法缺失
第一学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而各种形态的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学生在课堂上既要听懂师生语言,还要能够读懂教材语言。整体性的数学词汇的缺乏加重了学生自觉性与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同时,个体的认知结构存在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接受和理解程度也不同,逻辑思维能力弱、理性思维感受力差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更显不足。
二、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初探
(一)提升教师素养,用艺术的数学语言教学
“诵说不陵不犯,可以为师。”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1.数学教师口头用语要规范准确、严谨简约
数学的概念、性质、运算律等都有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数学教师在对其进行表达时要做到规范准确,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位数不够用0补足”就不能说成“数位不够用0补足”;“今年产量增加到100吨”就不能说成“今年产量增加了100吨”。另外,读音要准确,如“量的计量”前一个“量”应读“liàng”,后一个“量”应读“liáng”。教师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干净利落,突出重点。因此,在备课时必须精心设计好问题,言简意赅,做到惜言如金。
2.数学教师口头用语要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数学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时应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成简单。如,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大小月的规律,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进行教学:“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幽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用语去营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运用幽默语言时,应该注意将幽默与耍贫嘴区别开来,不能人为地穿插与教学无关的笑料,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
3.数学教师无声语言要有益补白、恰到好处
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眼神和学生交流,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用轻抚孩子的脑袋阻止学生做小动作;用得体的手势鼓励孩子的语言表达进步……同大声训斥相比,教师无声语言补白了口头语的不足,学生更乐于接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批评。
(二)指导学生方法,用科学的数学语言表达
1.学会倾听,增强信心,规范用语
(1)重复表达,学会倾听
教师要先指导学优生依葫芦画瓢,复述老师的课堂用语,让伙伴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习数学语言的表达。如,在二年级学习“倍的认识”时,训练学生说好三句话:求什么是多少,就是求几的几倍,几的几倍也可以说成几个几。一下子让学生完整地说这三句话有点难度,教师可以把这三句话串起来,让学生复述,然后指名说,通过重点训练,大部分学生都会用三句话来表达。有了这次尝试后,再出示类似问题,学生也能尝试着来说说想的过程。
(2)组内表达,增强信心
在互质的学习小组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引领小组成员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通过语言得到展示,可以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同时发挥出合作功效,教师所要做的是适当的帮扶。如,对一些有难度或争议的数学问题,可以鼓励学生人人在学习小组里发言。在小组内表达的基础上,每组推选代表再在全班进行辩论,经过提炼后的发言,更具有代表性,更能为学生接受。
(3)自主表达,规范用语
让学生先自主描述简单的数学问题,再叙述比较难的需要概括的数学问题,最后把一个问题用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如36÷4这道算式,在教师提出“把3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以及“36里有几个4”两种说法之后,问学生还可以有哪些说法,学生就会踊跃发言:36除以4得多少?4的多少倍是36?被除数是36,除数是4,商是多少?两个因数的积是36,其中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多少……通过一道题,多角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重视阅读,引导示范,增强技能
数学语言的阅读要把阅读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实现符号或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三者之间的互通、互换。只有通过阅读,与标准的小学数学语言比对,才能逐步规范自己的数学用语,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从而提高数学语言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1)激发阅读数学语言兴趣
阅读小学数学语言不会像阅读故事书那样轻松。要使学生愿意阅读数学语言,就应该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实践操作等角度出发,积极创设阅读情境,从而让学生为探究问题、发现知识去阅读数学语言,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精心选用数学语言材料
教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把那些看起来平淡、易懂,但学生易犯错的内容选出来作阅读示范,这样的材料往往对学生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教师应精心利用书上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由浅入深地分析、思考。此外,教师设置的阅读思考题的形式要多样,如表格式、填空式、问答式等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
(3)传授阅读数学语言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作出不同的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技能。如,阅读数学定义时,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字、词、句和符号;对于关键词语,要认真推敲,明了含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要能加以对比,分清异同并能举出实例,加以佐证。
①反复阅读。数学知识与小学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阅读的过程是困难的,它需要仔细、反复研读。在阅读过程中,对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要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来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理解。
②读写结合。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另一方面,对于数学的推理和证明过程中的省略部分可以补充完整,方便阅读。
③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在半理解状态下阅读教材可以使理解逐渐深化,吃透课堂上没有消化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会高度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3.搭建平台,丰富形式,提高实效
(1)在式题计算教学中,锻炼学生语言表达
式题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应有目的地把计算与语言表达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寓式题计算教学于语言表达、思维训练之中。注重让学生有条理、完整地叙述式题的意义及算理,变单调的式题计算为说理教学。
①口述式题意义。数学的科学性、严密性要求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无误表达。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让学生看公式(a+b)c=ac+bc口述意义。一开始很多学生说:括号a加b括号乘c等于a乘c加b乘c。通过规范语言训练可得:两个数之和与第三个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将两积相加。在规范的语言表达中,学生边口述,边写出公式,这样可帮助学生理解公式含义,提高解答的正确率。
②口述算理算法。算理在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学时要让学生厘清算理,并指导学生用规范、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如二年级的“进位加法”,要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这些规范的算理,书上虽然没有出示,但睿智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数学语言加以表述,而不能让学生只会计算,不会说。
(2)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在审题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通过读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如教学除法应用题“24本故事书平均分给4组,每组分几本?”首先要引导学生讲清题意:这道题主要讲什么事情?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算什么?说清了这三句话,学生就会从“生活语言”中找出条件和问题,既发展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又推动了思维的发展。
②在分析数量关系中,拓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拓展学生规范化语言的有利工具。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头脑中思考,通过比较、分析、推理,逐步使数量关系在头脑中清晰,最后完成列式解答。如,教学“比多比少”时,学生通过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确定数量是谁和谁比。如“一(1)班种了15棵树,一(2)班比一(1)班多种5棵,一(2)班种了多少棵树?”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比较: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求(2)班也就是求哪一部分和哪一部分的和。学生明白了:“求多的数量就用少的数量与相差部分合起来。”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思维依赖数学语言来传递。教学中应从低学段起就排除数学语言表达障碍,使学生获得更多用数学语言交流的机会,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科学人文内涵。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