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估算”一课教学赏析与反思

2013-12-29 00:00:00符卫红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10期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估算和笔算、口算、简算一样,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计算习惯、养成良好计算思维的有效途径。但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并不能正确地对待估算,不仅思想上忽视估算,讲授中也大多流于表面。笔者有幸听到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学“估算”一课,现与大家共同欣赏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从问题入手,和现实建立估算联系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估算。关于估算,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想问吴老师?

生1:为什么要估算呢?

生2:估算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生3:估算有方法吗?能进行分类吗?

……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北京有学生曾向吴老师提出“在什么情况下要估一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精确计算”等问题,你们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

生:遇到过。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研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

赏析与反思:吴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做到有的放矢,将估算教学当作一条寻根的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在生活中,估算的应用俯拾皆是。在估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除了多创设生活情境外,还要不断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丰富他们估算的经验,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重视个性差异,明确估算策略

师(屏幕出示青青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的情景):同学们一定有过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的经历。大家看,青青和妈妈选了五种商品(屏幕出示五种商品的价格,分别是48元、16元、23元、69元、31元),妈妈带200元钱够不够?(屏幕出示收银员正将商品价格输入计算机的画面)我想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请大家独立思考,做出判断。

1.当青青想确认200元钱是不是够用时。

2.当收银员将每种商品的价格输入收银机时。

3.当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钱时。

(多数学生选择第1种情况,有两个学生选择第3种情况)

师:请问这两位同学,假如你买东西时花了168元钱,收银员估计后告诉你“就交200元吧”,你交吗?

生(不好意思地):不交。

师:当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钱时,你们认为应该精确计算还是估算?

生:付钱时花多少就得付多少,不多也不少,还是得精确算出来。

师:对啊,当收银员告诉顾客要付多少钱时一定是个很准确的数,而要确认带200元钱够不够时,就可以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知道大约就可以了。同学们,是这样吗?(生都会心地笑了)

……

赏析与反思: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思维也必定会有所不同。这时候,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从估算策略上给予明确的指导。吴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一步步了解估算和精算的差别,确定何时进行估算,并能照顾学困生,引导其积累估算经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使用正确的估算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三、设置情境,优化估算策略

情境1:350个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方法①:7×50=350; 方法②:7×60=420

师:往大估(方法②)和往小估(方法①),哪种方法更好?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方法②比方法①的估算结果更接近精确值,但是对于这个实际问题来说,方法②显然不如方法①合理。

情境2:一座桥限重3吨。一辆货车装了6箱货物,每箱285千克,车重986千克。这辆车可以安全过桥吗?

生:我们可以选用往大估的方法。把285估成300,300×6=1800,不到2000;986不到1000,合起来不到3000千克,也就是不到3吨,所以能安全过桥。

师(小结):估算只是一种策略,我们要根据具体的生活实际灵活运用估算的策略,从而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才是估算的真正作用。

……

赏析与反思: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课程安排中,估算在各个年级段也是不同的,有着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实质上,这正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发展模式。如在三年级的估算教学中,学生需要做到计算方便,接近准确值,通过“四舍五入”法获得结果即可。而到了四年级上册,估算教学就要求学生能够明白估算的原则和策略,进一步弄清估算不仅计算方便,接近准确值,而且应根据生活实际灵活选择估算策略,最终使得估算富有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估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的。只有深入挖掘估算的本质和估算教学的意义,才能设计独具匠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另外,教师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语言上以平实、朴素、简单明了为主,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估算教学的课堂效率。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