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以前只发现蝙蝠、鲸鱼等屈指可数的动物能发出超声波,而现在这份名单上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大眼猴。
大眼猴学名跗猴,科学家们原本以为它已在地球上灭绝。实际上早在1921年,当最后一只大眼猴被制成标本收藏在博物馆之后,再也没有任何活着的大眼猴进入人们的视线。但近些年来菲律宾南部海拔2100米的深山里,一些山民又一次目睹到大眼猴的风采——由于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神奇的动物,他们还误以为这是些“大眼睛的大山鼠”。后来,还是闻风前来的美国研究人员证实,它们正是“久违”了的珍稀大眼猴!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大眼猴还有一种“特异功能”——发出和接收的音频都超出人类听力范围:其发音频率达到67千赫,甚至远高于蝙蝠,其耳朵所能听到的声音可达到90千赫。而声音一旦超过20千赫,人类耳朵就成了“聋子的摆设”了。据悉,大眼猴也是唯一能发出并接听超声波的灵长类动物。
大眼猴又名眼镜猴,小小的脸盘上长着两只又圆又大的眼睛,直径可以超过1厘米,大小超过了大脑,“眼镜猴”也因此而得名。但其眼睛大则大矣,却只能直视不能转动,故需不时地转头。菲律宾大眼猴共有8个亚种,体型最大的一种身长仅15厘米,而尾巴则长达25厘米,体重仅为100-140克,而体型最小的一种身长只有10厘米,体重更是只有50克,坐在人的手掌上几乎感觉不到重量。大眼猴不论大小,都长有很长且特别强健、发达的下肢,故极擅跳跃,往往轻轻一跃便可跳至6米开外,而且跳跃时细尾巴还能左右摆动以保持身体平衡。实际上大眼猴的跳跃有点像飞翔,常常可以看见它们从树枝上一跃而起飞扑空中的飞虫,此时一双大眼睛又能够准确地判断距离,故命中率几近百分之百!它们的手指没有指甲,手指和脚趾上都长有吸盘,睡觉时紧抱直立的树干,一对膜状的大耳壳不时煽动,最后会灵活地折叠起来堵住耳朵,如同隔音耳塞那样把外界杂声隔绝,于是便能在无噪音的环境中安然入梦。它们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在树洞里睡觉,晚上便精神抖擞地出来寻找食物,此时大眼睛在黑暗的夜色中依然“明察秋毫”。
大眼猴看上去沉默寡言十分安静,很少会听到它们会发出声响,但其实这是人类的错觉:要知道它们发出的超声波是一种只有同类才能听到并予以破解的“密语”,既可用于警告不友好的同类快快滚蛋,也可给“自家人”指明食物的地点,或提醒它们警惕可能来犯的“不速之客”。目前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进一步证实,大眼猴其实是“滔滔不绝”的“演说家”,只是总以超声波方式发声,人类无法听见而已。
大眼猴是濒危物种,仅仅生活在东南亚菲律宾和印尼少数岛屿上的热带原始森林中,平时日夜都呆在树上很少下地,属典型的树栖动物。由于生活的区域极小,数量也极为稀少,或许比我国的熊猫更为珍稀。
说来有趣,许多珍稀物种曾经被宣告灭绝,但过了好些年后,在某个边远、荒僻的角落里又会发现它们的踪影。大眼猴就是这样一种神秘的“飞去来器”,让科学家们十分惊喜。诚然,大眼猴的“重归”是个好消息,但环保人士却又为此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偷猎者可能按照新闻线索去捕捉本来就很罕见的大眼猴,再高价出售,此类偷猎案在世界各地都层出不穷。鉴于此,印尼、菲律宾和美国的研究人员都表示,为了更好地保护濒临灭绝的大眼猴,他们须将发现大眼猴的“精确地点”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