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棱镜门”事件的的曝光,让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与赫赫有名的联邦调查局(FBI)和中央情报局(CIA)相比,这个机构一直十分低调。NSA的英文全称是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在美国情报界,NSA被戏称为“No such agency”,是“没有这个局”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是“No say anything”,也就是无可奉告的意思。
如果说联邦调查局相当于中国的国家安全局,那么,NSA更像谍战电影《暗算》中的701部队。其工作就是负责全球的电子信号情报的搜集和整理。
1952年,NSA成立,其全称是美国国防部国家安全局。它的主要管理成员均由五角大楼委派,技术岗位则大量吸纳具有破译密码天分的平民。NSA局长还兼任五角大楼的中央安全主任。他有权调动四大军种的所有信号情报单位(包括陆海空及陆战队的信号安全局)。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家安全局成立后,四大军种的信号情报部门的统属问题。现在,NSA局长还兼任网络战司令部的领导职位,以便更好地统筹信号情报系统的运作。
NSA是美国情报界最大的单位。其雇员超过16万人,并且还有大量的非编制内合同工。仅就人数而言,NSA几乎相当于美国情报界其他15家机构人员的总和。其主楼面积相当于CIA加国会大楼的总面积。NSA提供的情报总量达到美国情报总量的80%。在纸张办公的时代,NSA每天作废的纸质机密文件重达40吨。如何处理这些机密纸张,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在全球,NSA有无数的地面监听站,还有大量海陆空信号侦察平台。在美国感兴趣的区域,每天均会有电子侦察飞机、舰船和车辆的活动,太空中也布满了它的电子信号侦察卫星。在中国人熟悉的南海撞机事件中,美国海军的EP-3电子侦察机就是为NSA工作。在冷战中,这些电子侦察机除了在东方阵营的国境线外飞行,还时不时冒险飞入其领空以便诱使防空雷达开机,从而采集相关的电子信号。
1958年9月2日下午2时许,美国斯威斯特拉空军上尉驾驶一架EC-130电子侦察机从土耳其阿达纳郊外的机场起飞,朝苏联边界飞去。在沿边界向北返航时,这架飞机侵入苏联境内。通过这架EC-130电子侦察机,NSA的信号情报人员不间断地监听苏联的空中通讯。最终,这架飞机被苏军击落。类似这样的玩命游戏在冷战中不断上演,NSA的大部分伤亡也是出现在此类冒险的信号采集行动中。
作为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该局掌握了美国情报系统最多的预算,可以随心所欲地研发用于侵入敌人网络的超级电脑。为了保证奥巴马总统的通讯安全,他们甚至还花费1800万美元研发了一款供美国政府高官专用的保密手机。NSA还使用潜水器在海底通信电缆上布置窃听器。
在冷战期间,NSA甚至想过在月球布设一个天线,以便侦听苏联卫星之间的通讯。从这个角度来看,NSA与其说是一个技术型的CIA,倒不如说是个情报型的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两者不但字母简称类似,而且都是非常具有极客精神的单位。在上世纪,IBM曾经研发了一台当时最快的超级电脑,其客户就只有NSA和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