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开网络,都看到网民在曝官员的丑事,包括经济犯罪、干预司法、违法行政等等。其中越来越突出的一类是,曝“火箭干部”、“官二代”。逮到官员“太年轻”,升迁“太快”,不用别的事实,这本身就是“原罪”了。湖南省的县处级干部最近一个月内即被曝4起“火箭升迁”。
某些小官一旦被网络瞄准,真可能是致命的。6月16日,新华社称,湖南省常德市免去了刘琼石门县委副书记职务。刘琼中专学历,挂职石门县委副书记时不到三十岁。她在这一职位上做了3年半,现在被拿掉,“按科员安排工作”。上级组织认为她是“违规升职”,她的父亲曾经是常德市人大主任,现已退休。但老人家对女儿提拔任用“是否施加职务影响”,也在省纪委的调查范围。
我觉得这不用调查!老人家不用“施加”,也会有“影响”;“施加”了,也不见得有实据。刘琼家的真实问题,或许是父亲“已经退休”,没有退休,有可能顶得住;或者当初刘父的官太小了一点,如果足够大,把女儿搞到外省去当个县委副书记,多半不会“躺着中枪”,对官场如此普遍的换手抠背交易,网络暂时还顾不过来。
此外,我对刘琼同志被降为“科员”,感到很难为情。在中国的官场,谁都不可能这么“能上能下”。如果常德市委要说话算数,刘琼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还是让她闲一会儿,等风声一过,换个实惠一点的位置接着干吧。接下来还有好多类似的“火箭官员”,网民在等交待,“火箭官员”之间也都互相盯着,怎样安排他们的退路,还真是一个问题。
上星期刘志军受审后,有媒体“缅怀”刘部长的履历,发现他是从一位平民子弟走进体制深处的。媒体感伤地写道,这样的故事以后难以重现了。因为官二代已经全面接管中国各阶层。顺着体制的阶梯梳理下来,媒体得出的结论是:一个科员经过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大约需要25年。如果你22岁成为公务员,不能在35岁升到正处、45岁升到正厅,你的仕途将就此止步。
这么说,年龄,勉强可以称为是中国官场的硬道理。想想看,如果大家都从科员开始,脚踏实地干满规定年限,最后不都卡在年龄上,国家不就缺乏中高级干部了么。所以,某些人不能服从年龄规则,起点要高一些,步伐要快一些,倒是必须的了!但他们凭什么又高又快呢?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先生说:“我们现在有资格选人(官)的不是老百姓,而是掌权者。掌权者不但自己选自己(所谓‘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而且现在索性就在自己的儿子、孙子、亲戚、朋友中选。”
公开不反对“官二代”,正如它不反对平民成为政治领袖。但对公权私授的官员,公众除了质疑,还能说什么呢?在这种一律的质疑下,“火箭干部”也很受伤的(跟他们幸运的同僚相比)。然而,仅仅止于质疑已经是够客气的了,如果按公众真实的情绪,他们一定会亲手把不知来历的官员拉下来,而不是央求体制自动排除。所以,说到底,民主也是官僚阶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