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伤痕

2013-12-29 00:00:00吴芳
南方人物周刊 2013年24期

安徽铜陵境内的一片田地被工业废料逐渐填埋

十几年前,因为不断咳嗽,到医院检查,医生拿着我的肺部X光片问:“你的肺部纹理比常人增多,是不是在水泥厂工作?”我摇摇头。我家距离水泥厂和采石场确实很近,不到五百米,房子里每天灰尘很重,常常伴着浓烈刺鼻的气味。当时饱受困扰的不仅是我,整个小城都被水泥厂的烟尘笼罩。

不久,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半个版的文章,谈水泥厂困扰小城问题。随后我被县里最高领导约谈,领导说他很理解我的心情,但水泥厂是小城的支柱产业,县里要吃饭,要改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几年后,另一位领导上任,几个水泥厂被定向爆破拆除,小城终于迎回了蓝天。乱石林立的采石场成为永久的遗迹。巧的是,曾经约谈我的领导升任为上级环保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一次见面后,他感慨:坐什么位置讲什么话,坐什么位置才会理解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几年来我参与过多次航拍,在饱览旖旎风光的同时,也目睹了另一面:围填的农田、污染的河流、被吞噬的大山和林木……尽管还算不上满目疮痍,但已足够令人心惊。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有代表直言,他不喜欢华西村式的城镇化,更喜欢西递宏村那样的美丽乡村。在城镇化过程中,已经有很多美丽的乡村消失。

据统计,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占全国总人口51.3%;2012年,城镇化率已超过“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到2015年达到51.5%的水平。在政府的规划中,中国城镇化水平将在2020年达到60%,在2030年达到70%左右,这意味着20年间将转移3亿人口,相当于一个美国的规模。数据显示,从1980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土地面积增长了9.2倍,常住人口增长了3.5倍。需要反思的是,城镇化的同时,我们1.8亿亩的耕地是否安然?

西方在工业化过程中曾付出沉重代价,而我们前赴后继,跳进同一个陷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全面加速。工业化生态危机就像击鼓传花的游戏,西方传给中国,中国从东部传给中西部。所有地方都是GDP挂帅,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以土地和税收等优惠政策争抢项目,各种污染、有害的项目被引进来,中国事实上成了工业化的试验场。

在这个过程中,耕地被推平,房屋被拆迁,河流被污染,毒气大规模排放……无数的人突然发现,自己出生和成长的故乡,已经回不去了。

安徽铜陵境内的化工企业废料堆放场堆满废料磷石膏,这些废料可以作为水泥、石膏板等添加二次利用
安徽铜陵长江边的企业排放形成的污染带
宣城境内因为道路建设取土,被挖掘的山地就像一块伤疤
安徽巢湖境内的石灰石矿采矿后留下的废坑,像这样的矿坑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安徽,并不少见
巢湖内的姥山岛是当地有名的风景区,从空中鸟瞰,整个岛被蓝藻包围
安徽铜陵境内,推土机在向村庄和绿地靠近
合肥北城的新建小区,正在打造大湖名城的合肥市在不断扩大
马鞍山钢铁公司厂区落满灰尘,作为安徽境内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每年为国家上缴大量的利税,但也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