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李适刚愎自用,宠信奸臣,被叛将攻陷长安,两次仓皇出逃。幸有陆贽出谋划策,平贼救乱,恢复京师。
回京后,唐德宗想举行典礼,祭祀祖宗并请罪。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员都是宰相。皇帝的命令,要经过尚书、门下二省商议同意,才能实行。宰相们认为国家疮痍未复,百姓负担太重,皇帝应该暂缓典礼。宰相首先上表劝阻。
德宗不敢怠慢,令陆贽草拟《答宰臣请停大礼表》,郑重回复:我治国失策,致贼子作乱,连祖宗祭祀都没法进行。心中愤恨难己,悔之已晚,日夜想弥补过失。幸而天地祖宗保佑,恢复国都。自秋至冬,岁月流逝,孝心郁结难舒。公卿大臣上书请准备祭祀,百姓却讽喻我浪费人力物力。我满怀对祖宗敬慕,衷情未安。至诚之心难以抑制,大家应尽快帮我选定吉日。不必多言,增加我的愧疚。
百官又不买账,犯颜上表劝阻,皇帝再次请陆贽写《答百寮请停大礼表》:我先后两次出奔避难,祭祀荒废,有霜露孤零之感,有无所依靠之忧。赖先皇恩泽,百姓拥戴,光复京师。我失德之过,不敢说补救,只想向宗庙请罪。群情汹涌,已推迟了。现已近祭祀之期,我诚心怀念先帝,彻夜未眠。看见来表,深感惶恐。我嘉许你们的诚意,却违背勤勉服侍孝顺之心。我意已定,不必再上表。
百官二次上表劝阻,皇帝二次答复:国家大事,首在祭祀。应严谨对待,表达至诚之思。何况今天不同平日,我不能守护祖业,导致贼子作乱,国都沦陷,惊扰先皇陵墓。幸上苍庇护,再续天命。离京三年,祭祀荒废多时;回京半载,未表达致谢诚心。愤懑愧疚郁结,如坠入九泉之下。我日夜等待,春天已至,天地众神灵已享用祭品,你们还执着不知变通。我出京没有告知祖庙,回来又没祭奠。你们应体谅恳切之情,不要增加我的烦扰。
百官三次上表劝阻,皇帝三次答复:三次读到来表,深感忠贞之心。讲明孝敬大义,陈说转危为安对策,都是金玉良言。但实在难以压抑对先祖的思念,进退两难,夜不能寐,食不下咽。祭祀贵在专一精诚,如未达此心,不如不祭。今吉日将至,但舆论纷纷,赞同反对莫衷一是。既失于严谨,亦无补孝思。以礼义节制哀思,勉强依从请求,暂停祀典。加重我的不德,愧疚叹息不已。
在宰相和百官不断的劝谏之下,德宗一再辩解,措辞严厉,最终被迫取消。皇帝也得依循制度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