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日,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乌审召镇浩勒报吉农牧区,农民张大地在没有浇上水的玉米地祈祷老天下雨。他有一口150米深的井,用来浇灌玉米。井水越来越少,浇不上水的玉米苗子,刚发芽就枯死了。去年种了20亩玉米地,只能浇上15亩;今年种了15亩玉米地,只能浇上8亩。
以前,这里是水草丰美之地。当地牧民乌珠云乐回忆,每年草原的草都能长到半个人那么高,羊群钻到里面常常找不到。因为地下水充足,种庄稼根本不用浇水,春天种进去,就只等着秋天收获。
这片草原,是一个典型的周边高、地势低的盆地,地下水和降雨都向盆地中心汇集。长久以来,这里是鄂尔多斯地下水最丰富的地方之一。10年前,神华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将这片地下水丰富的草原选为“水源地”,取水地120万亩内的5752 名农牧民的生活彻底改变。
2003 年3 月,农牧民们突然发现,神华集团开始在他们生活、放牧、种地的草原上打深水井,一直到9 月,深水井的数量达到了22口。他们还发现,在没有被事先告知的情况下,他们所居住的地方——浩勒报吉农牧区,被乌审旗政府规划成了“神华煤制油项目乌审召水源地”。
2005 年,神华开始铺设运水管道,直通100公里以外的煤制油工厂;2006年,22口水井开始抽取当地地下水。现在的抽水规模,已经达到1440万吨/年。
虽然乌审旗政府承诺一切不会改变,但2007年取水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后,当地自然生态迅速恶化。
据乌珠云乐和其他农牧民介绍:2006 年至今,当地的地下水位已经下降了数十米,最多的地方地下水位下降了一百米以上。“原来我们这个地方拿锹挖一下就是水,现在你看那个树,柳,都死了。沙海子以前水一米多深,都能游泳,现在成干海子了。没有沙海子嘞。”六十多岁的当地农民李陆显说。
“神华今年给每个人补偿了8000块钱。可是多少补偿也不能补回我们以前的生活。政府说移民,可是我不愿意离开我的草原,我去了城市方向都分不清。”乌珠云乐说,他无法认同政府“宣传不到位”和“认识不一致”的解释。
10年间,当地农牧民不断申诉,数次去北京上访,都没有换来他们期待的解决。诉求渐渐埋在了心里,但是希望神华煤制油项目停止从这个草原取走他们赖以生存的地下水的愿望,他们从未真正放弃过。
2013年3月至7月,绿色和平先后11次赴浩勒报吉农牧区进行了实地考察。2013年7月23日,绿色和平发布最新调查报告《噬水之煤——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超采地下水和违法排污调查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指出,2002 年,神华集团在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镇上马建设高耗水、高污染的“煤制油”项目。平均每生产1 吨产品,就要消耗整整10 吨新鲜水,排放9 吨二氧化碳、4.8 吨废水。同时,当地水资源被破坏殆尽,煤制油项目已无水可用。
2006 年,神华集团开始从离厂区100公里、位于毛乌素沙地腹地的鄂尔多斯浩勒报吉农牧区抽取地下水,至今已累计抽取地下水超过5000万吨。直接导致当地地下水位下降近百米,湖泊面积萎缩62%,草原沙漠化加剧,当地5752名农牧民生产生活陷入困境。此外该项目工厂还利用渗坑违法向沙地偷排超标污水,经地表直接向地下渗透。
《报告》还指出,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引发的严重问题,并不是独立个案。锦界、清水、榆横、纳林河等类似神华煤制油的大型煤炭工业园区,正在黄河中游整片区域连片大规模扩张兴建。“十二五”期间,全国建设的16个大型煤电基地,需水总量将达到99.75亿立方米/年,相当于黄河正常年份可供分配水量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