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鼠居族”的生活压力

2013-12-29 00:00:00何三畏
南方人物周刊 2013年25期

北京丰台法院执行庭强制腾空一大杂院。群租房陆续被贴上封条,住户们将自己的物品搬离

北京市“流管办”、住建委、公安局、卫生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发文“禁止群租”!要求“出租房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单个房间不得超2人,不得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出租, 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不能出租”。

这相当于要求吃不起饭的人“食肉糜”,其用意可能是好的。但如果发一个文件就能让穷人住得宽敞,何不再慷慨一点,一步到位地规定每个人必须租30平方以上的房屋呢?毫无疑问,除了被舆论奚落一番,以及供人们借机倾诉一下“群租”的辛酸,它不会有任何实际意义。

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禁止群租令”如同废纸,不会生效,而是没有任何法律授权政府可以干预租多大房这样基本的民事行为。

中国大城市的房价不仅高到一般城市贫民买不起,就是最优秀的青年,按最好的运气,找到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一年下来也难以挣到一个床位(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一个阳台)的面积。这意味着城市不仅“拒绝”一般贫民劳工,也“拒绝”一代青年精英。但是,一个城市不可能只有富贵阶层,因为后者的生活需要基础劳动的供给。另一方面,贫民需要工作,青年需要出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机会仍然比小城市多。这就是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被拒绝的人”留下来。

贫民窟向来是贫民生活状态的主要指标。那么,要看我们的城市拒绝贫民、挤压贫民的生活空间的力度,就看城市贫民拥挤成什么样子就够了。

首先,新时期的城市在建设的时候,就是不考虑贫民居住权的。要不要建“贫民窟”的问题,曾经一本正经地在媒体上讨论过。如上所言,城市离不开贫民,也离不开贫民窟!一方面加大贫富差距,加速阶层分离,一方面拒绝给贫民留生存空间,这就是我们的城市。它甚至连取名都直接用欧美等全球最好居住地汉译,但主流劳动者的收入,却跟那些地方差得远。

好在,再欧美化的房屋,也有“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房屋内都可以隔成一个个蜂巢似的床位,使无数城市贫民免于晚上歇桥洞,睡檐下。这根本不用文件规定,谁必须去那里“居住”,自觉地就去了。而且,这样的情况在进一步深入之中。过去说,城市蚁族在“蜗居”,现在,我们只好说“鼠居”了。当五六十人从一套普通的住房里进出,当4对夫妻挤在20平米的屋子里,你可以尽情地想象屋子里面的情景。

中国正在城市化,但城市却设置了高房价的门槛。就算你有过成功的努力,获得了一笔足以在地球上周游好多年的积蓄,也会被房屋榨取干净,再从城市贫民起步。同时,政府靠从垫高房价的土地和税收中获得巨额的收益去供养。然后,政府又要求城市移民租住体面的住房。这让“鼠居族”情何以堪。

城市新移民的生活困境确实值得关注。但他们的贫困首先是权利的贫困。如果真有心拯救他们,就让他们尽快获得和城市户籍人口平等的权利吧!只要往后权利平等,即便现在处于不公平的起点,差距会很快在合法的市场运转中削平的。而“禁止群租”之类的政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表面都敷衍不过去,分明是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