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中东的困境

2013-12-29 00:00:00赵灵敏
南方人物周刊 2013年30期

正当全世界认为美国军事打击叙利亚已迫在眉睫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突然宣布要先寻求国会授权才出兵,这意味着军事行动至少要拖到9月9日美国国会复会之后。对此项决定,奥巴马的解释冠冕堂皇——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尊重国会和民意。但这显然经不起推敲,因为如果奥巴马真有诚意寻求授权,大可一早向国会提出,而非在部署好所有武器之后,见势头不对才匆忙拿国会当挡箭牌。

奥巴马的左右摇摆和举棋不定,不仅体现在叙利亚问题上,更贯穿于“阿拉伯之春”以来的多个事件中。埃及革命之初,美国是站在穆巴拉克一边的;随着埃及局势的快速变化,奥巴马认识到继续支持穆巴拉克将站在失败者一边,于是迅速调整立场,声称穆巴拉克必须下台。对于7月初的埃及政变,美国一直拒绝称其为“政变”,军人镇压之后,美国虽然加以谴责,但一直不肯取消对埃及的援助。

在叙利亚问题上,奥巴马一直举棋不定,甚至搬出寻求国会授权的理由拖延出兵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当然是奥巴马本人的政治品格使然。在当选总统之前,奥巴马没有经过政治上大风大浪的考验,判断力和自信不足,骤然升到高位,没有那种坚持自己认为对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政治家气度,而是害怕犯错,事事不吃亏。这不仅体现在外交上,内政上也是如此。此次之所以要寻求国会授权,也离不开奥巴马的政治盘算:去年他为军事介入叙利亚设定了“不使用化学武器”的红线,结果令自己骑虎难下。本来自以为正义在手,要给巴沙尔一个教训,英国退缩之后又觉得底气不足,于是乞灵于国会:若国会最终通过动武,就称获国内民意机关授权;若不通过,就说不得不尊重民意和国会。左右他不吃亏。但这样随意改变决定,只会加重外界对其决断力的怀疑,而对叙利亚、伊朗、朝鲜来说,奥巴马的态度恐怕只会是一种鼓励。

当然,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美国中东政策固有的矛盾和困境,那就是如何处理现实国家利益和推进民主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在埃及,美国的现实利益是苏伊士运河的安全通航和对这个中东大国的影响力,因此它必须支持当权派,但对穆巴拉克和军方的支持,又势必违背民主价值观;在叙利亚,美国要推翻巴沙尔独裁政权,这本来既符合美国宣扬的价值观,又能打击伊朗、俄罗斯等政治对手,是两全其美的事,但因为叙利亚反对派包括各色人等,美国不想为伊斯兰极端分子火中取栗,因此始终犹犹豫豫。而从更大范围看,美国主要依赖在该地区的逊尼派盟友帮助其对抗伊朗,但无论是沙特还是卡塔尔,其国内政体和美国所倡导的民主都相去甚远。然而,美国政府为维护其战略利益,对这些国家反民主的做法三缄其口,却对相对更为民主但反美的伊朗横挑鼻子竖挑眼。

在“阿拉伯之春”的大背景下,中东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已经势不可挡,再加上社交媒体的普及,要求美国在该地区采取切实行动来捍卫它所一直宣扬的价值观的压力不断增大,这就使得美国利益和价值观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起来。而要如何应对这个新局面,奥巴马政府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