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坠落,人类为什么恐惧

2013-12-29 00:00:00基里尔·茹连科夫/文,赵林/译
海外文摘 2013年4期

2013年2月15日,在俄罗斯乌拉尔地区车里雅宾斯克市,一块长约17米、重约10吨的陨石以大约18公里/秒的速度斜插入大气层,穿行了约32.5秒后在距地面15至25公里的高空爆炸。这次陨石坠落事件不仅造成了几十亿卢布的财产损失和数千人受伤,最主要的是给人们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精神恐惧。

俄罗斯遭遇陨石已经不是头一遭。1913年2月9日,俄罗斯发生了通古斯陨石大爆炸事件,几十颗陨石在北半球上空俄罗斯通古斯地区发生坠落爆炸。这两次陨石坠落事件相隔100年,日期仅相差6天。1913年,《星火》杂志曾经采访过多位圣彼得堡作家、艺术家,询问当时他们最惧怕的是什么。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在二十世纪初,最让民众恐惧的竟然是画家弗鲁贝尔和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创作的水怪形象,以及作家乔治·伊万诺夫写的一本科幻小说中的恐龙。有意思的是,在采访记录中,艺术家们对当时俄罗斯革命走向、民族战争和自然灾难只字未提。这非常容易理解:二十世纪初神秘主义的流行掩盖了社会对各种自然灾难的恐惧。

今天的社会形势与20世纪初截然不同:吸血鬼的形象以及其他一些鬼怪反倒成了孩子们崇拜的偶像,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却激发人们莫名的恐惧。更不可思议的是,随着人类有关自己周围世界的认知越深入,对未知领域的恐惧感反而越强,特别是那些未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对新事物的恐惧。这些人担心大型强子对撞机有可能向周围发射出可怕的粒子束,或者惧怕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全球气候异常,进而引发世界面临末日灾难。甚至今天颇为推崇的纳米技术在五年前都被他们误解为神秘的邪恶之源,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破坏生命的恶魔”。更加荒唐的是这些对科学技术的曲解竟然演化出“科学家在欺骗大众”的谬误。

技术的进步有时也会加剧这一恐惧的发酵。实际上,在前苏联时代的1949年,谁也没有注意到,在车里雅宾斯克市库拉沙克斯区上空同样发生过一次类似的陨石坠落事件。当时的报纸只登了一小则消息,当地居民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很快就淡忘了这回事。另外,已经没有人记得15年前发生在西伯利亚上空的一次陨石爆炸,其威力相当于广岛核弹的20倍。到了今天,像车里雅宾斯克陨石坠落这样微不足道的天体现象居然引发如此大的反响,也是因为发达的科技使得几乎在所有方位都能准确及时地自动测定陨石坠落的情况,拍摄到这次陨石坠落的完整过程。信息在互联网上很快传播开来,网页上立马出现各种各样有关陨石坠落的消息、调侃的笑话、形形色色的贴图,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人们为了减轻恐惧而做出的反应,甚至还有人创造出一种 “阴谋论”。车里雅宾斯克市网站上发布了一则骇人的信息:“据俄紧急情况部消息,一架俄空军轰炸机在车里雅宾斯克地区上空,飞行升空达到极限,不慎高空坠毁。”俄联邦一家报纸提出疑惑:“陨石坠落时拖出的尾部,为什么酷似火箭燃料箱喷出的尾巴?陨石最后坠毁时,为什么和火箭爆炸时的情景一模一样?”而国家杜马委员、杂志记者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竟在自己的博客上推测说,这有可能是美国侵入俄罗斯领空的军机发生不慎坠毁的意外事件。不久又有非官方的小道消息传来,说俄政府正在试图筹建新型空中入侵防御系统。

事实表明,一些受到“恐惧症”影响的人排斥科学解释。理论上讲,人类不可能精确地监测到飞入地球大气圈的约90%的小行星和彗星。统计数据显示:在大气层中,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次爆炸当量小于300吨的陨石爆炸,每10年会出现一次爆炸当量相当于5万吨级水平的陨石坠毁,而像通古斯那样威力的陨石爆炸可能要1000年才会碰到1次。

看来,最近车里雅宾斯克陨石坠落事件引发的各种甚嚣尘上的噪音,应当让我们好好反思一下:能不能像100年前我们的前辈那样,不要折磨自己,不要欺骗自己,陨石就是陨石,来自天外的石头,比起自家门口的石头,危险性大不了多少。

[译自俄罗斯《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