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老先生指出:“人的思想、情感诚然不甚相悬,但也绝不会全然一致”,“各人的经验有深浅广狭的不同”。这要求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习惯以及心理活动的差异,根据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实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爱上作文。
一、智性调研,了解学生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
学期伊始,我以《开学第一天》《我的新同学》《新老师印象记》等一组作文为训练点,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仔细分析后,我采用隐性分层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三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习作目标:学困生只需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优等生要讲究写作技巧,习作有明显的闪光点;中等生努力向优等生学习,做到习作观点鲜明,表达准确,文笔清新优美。
只有让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习作目标,都能享受到习作成功的喜悦,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智性指导,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积累丰富的素材。日本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所拥有的词汇量与智商成正比。认知心理学也指出,3岁至12岁是记忆的最佳时期。可见,让学生多读、多背优美的诗篇和散文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提出不同的阅读目录:优等生要充分阅读朱自清、泰戈尔等名家的名篇;中等生要与黄蓓佳、曹文轩等当代作家亲密接触;学困生要读好同龄人的习作。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相应的目标。如学习“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时,我让学困生摘抄运用了明喻的句子,优等生则摘抄运用了暗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揣摩其特点并加以运用。在进行段落式摘抄时,我让学困生采用剪贴阅读法和卡片阅读法,中等生使用批注阅读法,优等生运用笔记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等多种读书方法。学生在不同阅读方法的指导下,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
三、智性规划,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作文课上,我们经常看到一部分学生情绪高涨、口若悬河,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如坐针毡、一言不发,即使老师喊到他们,他们也是吞吞吐吐半天说不上一句完整的话。因此,提高学困生在作文课堂中的参与度至关重要。
写教材中的命题类作文前,我总是给学困生开小灶,告诉他们写作的范围,让他们事先准备写作的素材。写活动类的作文时,我尽可能多地给学困生参加实践的机会。这样,一方面让学困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写起来容易些;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给予学困生特殊的帮助,正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作文教学中,面对情绪高涨的优等生、中等生的连珠妙语,我首先给予肯定。然后,我引导他们从新的角度观察和思考,获得对事物的新认识。如写《秋天的树叶》时,学生们感兴趣的只是颜色火红的枫叶、像扇子般的银杏树叶,至于形状一般、颜色灰暗的树叶,学生们都不爱写。仅仅满足学生们写最感兴趣的事物的愿望,不利于学生的兴趣范围的扩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秘密。我们应从儿童的心理出发,向他们揭示一种新的东西,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事先抛出几个问题:冬青树叶为什么四季常青?针状形的树叶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益处?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迸发出强烈的火花,习作题材向更新、更远、更深处漫溯。激励学生探求新知,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他们的作文思路更加开阔。
四、智性评价,给予学生放飞心灵的自由
传统的作文评价将作文分成几个等级,所以即便学困生搜肠刮肚、专心致志地完成了一篇习作,但由于其基础薄弱,还是会被老师评为“一般”或“差”。他们美好的愿望在一次次打击中落空了,满腔热情化为泡影。而优等生经常受到赞扬,容易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我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
学生互评时,我采用两类组合方式,一是“优优组合”“中中组合”“难难组合”,让他们进行横向比较,取长补短,携手共进;二是“优中组合”“优难组合”,让榜样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实践证明,这样的组合方式让学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对他们的评价也采用分层的标准。优等生的作文,我侧重于对写作技巧的指导。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因此,对优等生的作文,我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同时,还引导他们充分反思不足之处,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让他们能在布局谋篇方面有所收获。批改中等生的作文时,我直接表扬闪光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我并不急于打分,而是让他们自己修改,让他们在摸索中提高写作水平。对于学困生,我一般使用面批的方法,指导他们用好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表达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分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写作带来的快乐。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