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我个性 扬我文采

2013-12-29 00:00:00顾锋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3年1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作文个性化”得到老师们的一致赞同。个性化的作文要求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从而让学生在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现这种新的转变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乐于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愉悦轻松的写作氛围,只有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欲望,使作文教学充满情趣。

我在执教想象作文《我是春天的小雨点儿》时,用多媒体设计情境:“同学们,你们听——伴随着几声春雷,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你们看——春雨细细密密地下起来了。小雨点儿在和花儿跳舞呢,花儿是那么的鲜艳,小雨点儿是那么的轻盈。听,富有节奏的滴答声,那是小雨点儿在歌唱、演奏;看,小雨点儿开心地扑向小河的怀抱,荡起一个个甜甜的小酒窝。小雨点儿亲吻着大地,大地乐了,麦苗笑了。瞧,这就是小雨点儿,它滋润着大地,催生着万物。让我们都变成春天的小雨点儿,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吧!”通过欣赏图片,倾听雨声,学生们走进了春雨营造的诗意氛围,情感受到冲击,从而进入教师设定的氛围,乐于写作。

二、体验生活,唤醒心灵,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生活是作文之本。我们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和广阔精彩的社会生活中,有多少闪光的内容值得我们描绘、抒情!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随时把观察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内容记下来,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天空下,找到情感的依托、审美的情趣、做人的标准。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三”要求学生以“生活中的新发现”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我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指导,学生们写出了《摩斯的新作用》《音乐杯子》等文质兼美的文章。

三、鼓励创新,激活思维,大胆构思

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打破常规,在表达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想象和真情实感,展示个性的思维过程。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题材会有不同的想象和体会。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学生的创新意识。

班里的一个女生在饱受流感带来的痛苦后写出了《给感冒先生的一封信》,她用写信的方式发泄自己对“感冒先生”的“仇恨”。这种取材于生活,有独特体验的文章,富有生命力,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四、反复修改,润饰语言,表达个性

高尔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追求生动、完整、细腻、精彩的效果,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倡导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情达意,让个性化的语言成为作文的亮点。那么,怎样使学生的语言生动,富有个性?第一,善用修辞,让文章更生动。第二,讲求句式的变化,使句子由呆板变得活泼。第三,增加修饰成分,使原本枯瘦干瘪的句子变得丰满而有韵味。第四,锤炼词语,精雕细琢,为文章增色。第五,追求韵律,增加语言的美感。我使用以上方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学生通过自己批改和互相批改,习作焕然一新。

五、给予表扬,收获成功,树立信心

多数语文教师侧重写前指导,忽略作文的批改。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不应是整个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工序,它应是学生再次作文的加油站,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的延续,是促使学生迈向“最近发展区”的基石。

学生都想知道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根据习作的要求和具体情况制作学生习作质量统计表。在批阅全部学生习作的基础上,我进行总体回顾,用统计表的形式通过数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习作的评改产生兴趣,并给学生确立一个评价习作的标杆。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很有成就感,激发了他们习作的兴趣。此外,我还注意寻找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根据习作的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其作出富有个性和情感的评价。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字迹。只要学生通过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到达他的“最近发展区”,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和别人作品中的亮点,必能进一步树立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他们习作的热情,使习作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更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转变作文教学观念,大胆创新,采用更灵活、更科学的教法,使学生张扬个性,发挥主动性,自觉地用自己独特的笔触描绘自己眼中及内心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