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2013-12-29 00:00:00杨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3年1期

识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识字教学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学习兴趣浓厚等特点,优化教学设计,认真指导,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从而为他们以后的作文和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准确把握识字教学的重难点

识字课的重点和难点其实都体现在识字和写字上。在识字方面,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活动教学为主,尽量让学生多接触生字,使学生在大脑中不断地复现生字。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一”中有以下词语:金秋、烟波、水乡、芦苇、菱藕、荷塘、夕阳、归舟、渔歌、枫叶、灯火、月光。在教学中,我首先发给学生生字卡,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让学生摆一摆字卡,接着做一做“你说我找字”的游戏,使学生反复与生字见面,达到复习生字的目的。在认字环节,老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发现课文中的生字在字形上的联系,寻找记字的方法。如“芦、苇、菱、藕”等字,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从而发现这几个字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而“烟、波、渔”等字,学生们发现这几个字的偏旁都是“三点水旁”。这些引导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注意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生字。如在写字教学环节中,老师可以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拿给学生认读,达到巩固的作用。

二、注重巧妙的新课导入技巧

教师可以利用图画导入新课。低年级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导课时应尽量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或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接受的内容。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极其活跃,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特点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能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如在进行苏教版二年级《秋游》一课的识字教学时,由于学生对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的特点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将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出示秋天的图画: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学生看了关于秋天的图画后,会加深对秋天特点的了解,感知到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季节。以形象的插图作铺垫,减少了学生感悟词语的难度。

三、借助想象、图画感悟词语的意思

借助想象、图画感悟词语的意思,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进行词语教学时,教师不宜采用以词解释词的方法,而应该引导学生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词语所表达的景象,帮助学生大体感悟词语的意思。此外,教师还需指导学生看图读课文,找出课文词语进行练习,通过这种方法,查看学生是否了解了词语所描写的情景。如进行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先提问,然后出示教学情境图的方式进行教学:(1)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公园吗?公园有些什么?(等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情境图:茂密的树林、雕栏画栋的亭子、川流不息的游人、形状各异的宝塔)(2)谈话: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瞧,公园里有精致玲珑的亭子,有悠然自得的游人,有青翠、茂密的树林,这里的景色真美呀!同学们,你们觉得呢?(3)导出小诗:曾经有个诗人来此游玩,留恋眼前的这番美景,不禁诗兴大发,作诗一首。毫不夸张地说,这篇课文其实就是五幅图,教师可以通过图画来指导学生识字。如教师授课时可以通过出示亭和鸟的图片,告诉学生“亭”和“鸟”这两个字是由简单的图画演变而成的。教师还可以通过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学习“停”和“鸣”这两个字:人们走到亭子旁,走不动了就在亭子里休息,这就是“停”;鸟儿张开嘴叫就是“鸣”。

四、多花时间安排学生读词语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安排学生多读词语。识字课和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一课需要学生学会的词语有:有趣、达尔文、小岛、昆虫、翅膀、观察、比较、因为、生存、研究、重要。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词呢?首先,教师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导学生注意生词,并把这些词画出来。其次,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效果,师生共同正音。第三,教师用准备好的卡片(正反两面,一面是注音,一面是汉字),让学生们根据音节朗读。第四,教师让学生读汉字。最后,教师范读,让学生静听,然后齐读。反复朗读,可以加强学生对字音的记忆。

五、写字指导要细致、到位

在学生动笔写字之前,教师应该进行细致、到位的指导。首先,教师让学生认读课本上田字格中的字,这样可以复习此次课程和以前学过的字。其次,教师提示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注意那些容易写错的字和不容易写好的字。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描述这些字是如何写的,即笔顺、笔画是怎样的。学生完成描述和书写后,老师要及时地讲评,指出不足。这一系列指导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字写对、写好。写字的指导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十分重要。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打好学生写字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只要教师多探索,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一定能让低年级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从而使学生对识字更有兴趣。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