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将教学难点巧妙化解,让学生乐于接受,喜于创新呢?
一、置换主角,化难为易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借物喻人,在作者的笔下樟树呈出蓬勃的生机,弥漫着独特的香气,尤其是文中这一语段: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读来,顿时觉得这不就是宋庆龄伟大精神的写照吗?那香气依然的樟树不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吗?但是对于借物喻人的写法如何巧妙地去理解呢?
出示:
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生读,并谈读书的体会和收获,进而补充宋庆龄的相关资料。)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许多同学体会到宋庆龄和樟树有相似之处,那么我们来做一个替换,好吗?
生:老师,我们把这一小节中的樟树换成宋庆龄,就可以了,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品质。
师:你能巧妙的将其置换吗?请写下来。
(生写,并交流)
生1:宋庆龄有高尚的品质,而且这种品质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她白发苍苍时,即使已经离开了我们,她的品质仍然不变。只要世界存在一天,她的故事和精神就存在一天,我相信这就是宋庆龄奶奶的可贵之处。当我看见樟树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爱国女性中杰出代表——宋庆龄奶奶的慈祥面容。
生2:宋庆龄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身上有一股正气。樟树能散出拒虫的香气已实属不易了,还能长久保持,这就更令人敬佩了。想起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樟树这种“香如故”的可贵之处正是宋庆龄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生3:宋庆龄有着樟树一样坚强不屈的精神,她为了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即使当她为了救出战友而面临死亡的时候,她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她像樟树一样敢于斗争。
……
一个小小的置换的设计,竟然换出妙语连珠,换出对宋庆龄伟大人生的感悟,换出树中有人、人中有树的心灵感应,至此,什么叫“借物喻人”已水到渠成,迎刃而解。这样教学既练笔又得意,岂不妙哉。
二、置换内容,言意兼得
《鸟语》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美文,其中有这样有一个语段:
春天,布谷鸟飞来了。他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我最喜欢跟布谷鸟对话了。
“你做什么?”
“种田织布。”
“你喜欢什么?”
“勤劳刻苦。”
作者与布谷鸟妙趣横生的对话,着实吸引了学生。
师:同学们,你们想和布谷鸟对话吗?
生(齐):想。
师(学着布谷鸟的叫声“布谷,布谷”的调子):布谷、布谷,你喜欢什么?
生(不由得学着布谷鸟的叫声):种田织布。
师:你喜欢什么?
生(齐):勤劳刻苦。
师:你家在哪里?
生(齐):我家在苹果树上。
师:这样说顺口押韵吗?
(师指导学生发现“种田织布”和“勤劳刻苦”的韵脚,即:u)
生:那改成:家在山谷,就押韵了。
……
此时,教师灵机一动,把鸟语改成:
师:喳喳喳喳,喳喳喳喳
生(齐):喜事到家,喜事到家。
师:喳喳喳喳,喳喳喳喳
生(齐):嘻嘻哈哈,嘻嘻哈哈。
生1:老师,我们换一下。
生1:喳喳喳喳,喳喳喳喳。
师:芝麻开花,芝麻开花。
生1:喳喳喳喳,喳喳喳喳
师: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一幅绚丽的图片,可以使他们惊呼一片;一段优美的旋律,可以令他们凝神静听;一个优美的姿态,可以让他们重复模仿……贴近儿童,激活文本,创设鸟语情境,巧妙运用文本表达形式,展开想象,置换内容,既亲近了鸟儿,又训练了语言。下课了,教室里还是鸟语声声,趣味盎然。那感觉,真爽!
突破教学难点,并非难事,只要贴近儿童,不拘一格,大胆尝试,精彩必定迭起,语文素养必定提高。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高!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