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

2013-12-29 00:00:00王爱琴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3年1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阅读教学应减少整齐划一的齐读,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放在第一位,培养阅读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的广阔天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喜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让个性化阅读绽放异彩。

一、增强阅读实践的探究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阅读实践的探究过程,给学生留有想象、思考、体验的空间;要根据课文特点、学生阅读能力安排自主阅读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敞开情怀与文本充分对话,从自我认知出发去感受和体验。

《乡下孩子》写出了乡下孩子生活的情趣。但城里孩子对农村生活缺少直接体验,需要一个感知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图画,联系各自生活感受阅读课文,启开想象,把诗句与图画进行对照,引导孩子阅读文字,观察图画,体验情感。如“捉蝴蝶”“逮小鱼”,孩子喜闻乐见的趣事,有的边读文字边看图画,体会诗句表达的“逮小鱼”的情境;有的边读诗句边联系生活实践,想象“捉蝴蝶”的快乐,从不同的起点上结合自己的体验思考如果自己是乡下孩子,又会做些什么?以思考性阅读把孩子引进文本,自主探究,体会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

把读文与说话结合起来,将自主阅读向前推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吸收语言,练习说话。这样,让学生把阅读理解融入自身体验,进而展开想象,进入文本的情境,放飞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如果我是乡下孩子,我会去逮小鱼养。”有的说:“割一篮青草,逗乐活泼的小山羊。”在探究性阅读过程中,学生有了自我思考、自我实践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扎扎实实训练了语言,创造性思维又得以充分发展。

二、尊重个体阅读的独特体验

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和学生的阅读体验都具有个性差异。阅读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指导阅读实践;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只要学生积极投入,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就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引导和点拨,让其自主体验。

教学《大禹治水》第三段,在学生熟读深思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他这样做,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话想说吗?”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出各人不同的感悟和体验。有的说:“大禹全心全意为百姓治水,想让老百姓早日过上安定的日子,想到不应该回家。”有的说:“大禹认为治水要紧。治好水是关系到许多老百姓的大事情,回家看看,只是一家人的事,等治好水再回家也不迟。”最后,一位学生的发言却有与众不同之处,他说:“我觉得大禹三次路过家门应该找个机会,哪怕回家看一眼也可以,因为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没有见过父亲。”这一回答出自孩子的内心,实情实说,具有可贵的童心纯真,值得珍视。

三、实施多层阅读的评价激励机制

增强个体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要有相应的多层评价机制,并把阅读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做出自我评价,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发展;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有不同的评价尺度,不以统一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的思维,养成学生自觉阅读,自主探求,自我评价,互评互促的良好学习氛围。

学了《秋游》一课后,孩子们各有各的感受与体验,我要学生敞开思想,用“有的……有的……”写一段话,并作自我评价。学生有的写课间活动,有的写综合实践活动,有的写假日公园不同人群的活动。有一名学生却写秋天果实多种多样,“有的晶亮透明一串一串,有的鲜红圆润挂在树梢,有的蓝中带青藏在叶间。”这段文字像谜语,把评价演变成一次猜谜活动,前两种好猜,这“蓝中带青”是什么果实,学生纷纷议论起来。我请这位同学自我评价。同学们对他的美妙想象给以热烈掌声。如果过早地对孩子的回答给予终结性评价,必将扼杀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正确审视阅读感悟的批判性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是一个全盘接受的过程,而是要辩证的、合理的去汲取。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头脑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知识与课文所包含文化内容处于碰撞、交互、融洽之中。在这过程中,作品所蕴涵的某些含义,可以引导学生作出合理的取舍。如《狐狸与乌鸦》,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请你谈谈对狐狸和乌鸦的看法?有人觉得狐狸很“聪明”;有人觉得狐狸很狡猾。对于学生独特的看法,我首先给予肯定,但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别人受到伤害,是不可取的。说到乌鸦时,有的学生说乌鸦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有的说乌鸦聪明。我说:“课文中的乌鸦失去了理智,轻信狐狸的话而上当受骗了。”学生在一次次的陶冶与扬弃中,重新树立和培养了对自我的认知意识,自觉地变换思维模式,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总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阅读实践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个体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大胆想象,自己独到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