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号“+”、减号“-”是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创的,他认为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合并的意思;在加号上去掉一竖表示减少、拿去的意思.
乘号“×”是1631年英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创造的,它的意思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因为乘法与加法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他把加号斜着写表示相乘.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易与字母“x”混淆,主张用“·”,至今“×”与“·”并用.
除号“÷”是1659年瑞士数学家雷恩首先使用的.他用一道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表示分解的意思.后来莱布尼兹主张用“∶”做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有些国家的除号和比号都用“∶”表示.
等号“=”是1540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科尔德创造的,他认为,最能表示相等的是平行而又相等的两条线段.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其著作中大量使用后,“=”这个符号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小括号“()”是英国的华里士于1544年开始使用的,中括号“[]”是16世纪英国数学家魏治德创造的,大括号“{}”是1593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发明的.
绝对值符号“”是1841年外尔斯特拉斯首先引用的,后为人们所接受,且沿用至今,成为现今通用的绝对值符号. 1905年,甘斯以“”符号表示向量之长度,有时亦称这长度为绝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