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尤其在数学学习上更是如此。然而,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去引导和培养。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该怎样去培养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现状。中职学校的学生成绩普遍不好,尤其是数学。学生数学基础差,有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数学都没及格过,学习兴趣不浓厚。作为数学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
首先,教师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俗话说:给人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师学识渊博,才会使学生由对教师的敬佩,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其次,教师语言要幽默诙谐。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们要通过自身过硬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教师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以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方法很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不仅要学习,更要总结规律和记忆方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比如,讲授“弧度”课上,由于内容抽象,数字难记,学生听不懂,怎么办呢?我故作无奈地说:“你、你,要气死我!”玩笑之余,让学生记住了一个枯燥而有用的数字(1度=0.01745弧度)。这些,都能给学生带来兴趣,学生渐渐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养成了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比如:学习《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时,学生以顺口溜的形式总结为:“大右圈,小左圈,有等号时圈变点。”班内顿时响起一片热烈掌声,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四、开展数学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生正是喜欢展示自我、荣誉感强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练习时可采用口答或抢答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有一天下午的数学课上,复习对数公式和性质。由于天热,学生犯困,我就让学生3~4人,前后桌结组,以一组提问,另一组回答的形式,看哪一组准确率高。先准备两分钟。话一出口,学生立刻精神抖擞,互相提问,认真准备,讨论非常激烈。运用这些形式,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不甘落后的上进心。
五、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前,每学期只有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成绩,考试次数少,带有偶然性。同时,有部分同学平时不努力学习,而在考试时作弊,成绩反而比努力学习的同学还高,所以,多数同学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针对这种现状,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实践中,我采用了新的学生成绩评定办法:平时10%,重点看学生是否精神饱满,是否激情投入,课堂表现是否积极踊跃;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30%;平时作业40%,重点看作业的数量、质量、清楚工整等,记入总成绩。在这样的评价形式下,学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自己争取最好的学业成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只要我们肯动脑思考,努力研究探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一定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快乐,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这样,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