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学生现状教好《机械基础》课

2013-12-29 00:00:00曹思珍
成才之路 2013年10期

在中职机械各专业中,《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非常重要。本文从重视绪论教学、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采取灵活授课模式、注重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关注课堂小结五个方面,阐述了此课程的教学体会。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从事机械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懂弄透,这样才能为今后所学专业课程打好基础。目前,中职院校生源主要由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没能考上高中,主动选择中职院校;第二,在初中学习成绩差或问题学生,不能继续完成学业,父母怕在社会上学坏,学生被迫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第三,高中毕业未能考上大学或未考上理想大学,主动或被动选择中职院校。因此,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鉴于中职院校学生现状,如何教好《机械基础》这一课程,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重视绪论,树立学习信心

《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不同种类的机械,但是很少会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另外,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势必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教师如果一开始就把握好主动性,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有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绪论课教学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好的绪论课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及课程的目的和性质,更能激发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能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总之,重视绪论教学,讲好绪论,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学生一般是学习了《公差》《制图》课程后,开始进入《机械基础》课程的。学生虽对制图、公差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识图方面能力还不强。所以,教学中要适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直观地把一些难于用语言表达的概念、理论展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理解、消化、掌握课程知识。

三、采取灵活授课模式

中职生源的学生计算能力普遍较差,对于计算比较多的章节,如第四章《齿轮》,课堂要上要少讲、多练,在练习中不断重复课本上的知识点;对于比较抽象的东西,尽量直观化,例如第七章的《平面连杆机构》、第八章《凸轮机构》,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动画的形式,在掌握机构的运动特点后,由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其应用特点和适用场合,效果比较好。对于理论性、逻辑性比较强而又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例如液压各种阀,老师要研究透教案,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按传统的授课方法:由图——结构分析——工作原理来授课,对于空间想象力、制图知识、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将很难理解。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实操人员,所以,我们可将重点放在各种阀的功用上,用图形、符号联想其功用来理解记忆。在讲授液压控制元件时,更需多联系实际,用类比的方法讲解。比如溢流阀的过载保护作用:危险时(系统压力达到调定压力时)就出手(溢流阀接通),类似保险丝;减压阀类比电变压器,等等。然后再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识别各种阀是如何工作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了化。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授课效果较好。

四、注重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一方面,我们要先建立良好的互动基础。认真看待自己的学生,对于勤奋、刻苦学习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对于后进的学生也不要放弃,更应尊重他们,为其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树立自信心。主动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为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采取灵活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呆板的上课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变成课堂的主体,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率毋庸置疑。例如,可以让偶数(奇数)学号的同学回答问题;当天是10月21日,可以提问10号、21号的同学;可以让同桌一个人回答问题,另一个人做出补充或评价;如果遇到同学回答不出问题,可以让其指定后援(亲友)团成员帮助回答(要给暂时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台阶下);也可设立抢答环节(答对有奖励),等等。

五、关注课堂小结,突出重点

课堂小结是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归纳与总结,以便学生在已经学习和认知的基础上,回顾课堂教学,加深学生记忆,抓住主要矛盾,掌握这节或这次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理清学习把握重点。小结后尽可能配以典型的判断题,提问同学。因为这些判断题都是一些必须掌握且最易出错的或最易混淆的概念,通过提问能够及时发现同学们课堂上没有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及时纠正错误,为学生课下有的放矢复习和巩固,提供依据。

目前新的形势下,任教《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师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授课模式,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