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泽东在军旅诗词的创作领域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充满了瑰丽雄奇,恢弘磅礴的豪壮美。这使诗人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享有了崇高地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些豪迈之语,可以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关键词:毛泽东;军旅诗词;豪壮之美
毛泽东的诗词大多是在马背上哼成的。因而,他的军旅诗词沐浴着血与火的烟云,激荡着战斗的风尘,内容博大精深,气势恢弘磅礴,具有气吞万里的豪壮之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些豪迈之语,可以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这种豪壮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博大的历史内涵是豪壮美的骨架
毛泽东的军旅诗词内容博大,包含了各个革命时期。这些作品词章峻秀,笔力雄健,无拘无束,挥洒自如。或光晶流丽,或气象汪洋。《西江月·井冈山》令人有庄严持重,凛然不可侵犯之感,而另一首《秋收起义》则一破格律,读来别有一番风味。《采桑子·重阳》沉雄悲壮。《如梦令·元旦》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则形成鲜明对照,前者宛如从军令,后者却置人于军令如山,军情紧迫的摄人魂魄之境。读《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仿佛见到千军万马在厮杀,神话中以头触不周之山的共工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菩萨蛮·大柏地》和《清平乐·会昌》颇有欲说还休的意味,它既暗藏了对开创江西革命根据地时艰难岁月的回忆,更隐现对革命事业前景的担忧。这种回忆和担忧糅合在彩虹、阵雨、斜阳映照下的苍翠山峦里,或晓雾蒙蒙,山树森森的峻岭中。辞章豪放挺拔,壮丽华美的《十六字令·山》,《沁园春·雪》,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千姿百态。在这里,山成了力量的象征;它如巨澜卷海,或如利剑刺破青天,或阅尽人间春色,或欲与天公试比高。自然的壮丽与超自然人格的壮美浑然一体,作者或爱或憎的鲜明情感亦从他对山的描写中尽露无遗。这一阶段不仅有《雪》这样的蜚声中外,光耀环宇的词章,亦有令作者自以为惬意之极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样壮美而意境悠深的佳句。《雪》构思了一幅如此巨大崇高的画面:一仗剑驰驱的伟大丈夫,立于华夏大地,为北国冰雪世界而凝神。蜿蜒万里长城横贯东西的黄河纷纷扬扬的弥天大雪,激起他无限的审美情趣。从“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八个字中,则似乎可以看到一支酣战后休息的刚毅正气之师,隐没在那落晖染峰、晚秋气寒的群山里。这画面是那样牵人心魂,不由你不问,这支远征的孤军明朝将在何方?《清平乐·六盘山》笔调轻逸明亮、秀美之中见阳刚。《六言·给彭德怀同志》,寥寥数字,塑造了一位叱咤风云,横刀立马的大将军形象,比之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毫不逊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通篇显示一种急风卷云的雄猛之风。
二、奇特的想象是豪壮美的羽翼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艾青)毛泽东的诗词充满了奇特瑰丽的想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借用典故。毛泽东在诗词中借用古代故事和有一定来历出处的词语典故来展开想象,如:“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以唐人沈既济《枕中记》中卢生做黄粱美梦的故事来讽刺国民党新旧军阀妄图称霸中国的野心是一定要破灭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的“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李广的神勇来表现红军作战的勇敢、神速、机智、果断的英雄气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则以《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西楚霸王因沽名钓誉而被败垓下的教训来告诫人们: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想象,言简而内蕴丰厚,意象雄浑,展现了豪壮之美。
(2)借用神话。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毛泽东诗词中多处借用神话来引起联想,寄寓宏旨。如:“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其中的“鲲鹏”源于《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重天之云。”借“鲲鹏”来喻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借用《淮南子·天文训》中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喻革命人民的无畏精神和工农武装翻天覆地的威力。
(3)借用传说。传说是人们对古史事迹和英雄人物的记述、评价而长期流传下来的口头事故。毛泽东的军旅诗词中也借用了一些传说,如“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这里,毛泽东通过民间传说中的“苍龙”,来喻指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
三、遒劲的语言是豪壮美的珠粒
毛泽东诗词的语言都是经过反复锤炼的,可谓字字千钧,很具强度与力度。尤其是那些熔铸得如同警语格言的语言,更是璀璨夺目,闪闪发光,掷地有声,给诗词的豪壮美增添了绚烂的光彩。比如:“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些铿锵豪迈之语,表现了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些极富哲理思辨之辞,既赞美了革命根据地的大好形势,又指示了人类社会除旧创新的历史规律。实际上,这些语言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表达人生哲理和生活真谛的通用语,从诗词走向了生活,超越和延伸了它本身固有的含义,极大地扩张和丰富了语言的内蕴,激扬着一种豪壮之气。
总之,毛泽东的军旅诗词创作丰富多彩,其艺术风格上的宝贵经验,值得后人借鉴,其昂奋风骨值得后人发扬,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诗歌传统在新时代的闪光和骄傲。
参考文献:
[1]傅建舟.毛泽东诗词全集详注[M].伊犁:伊犁人民出版社,1999.
[2]傅德民,邓洪平.毛泽东诗词鉴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3]蔡清富,吴万刚.毛泽东与古今诗人[M].长沙:岳麓书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