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相印和谐统一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013-12-29 00:00:00宋清凯
成才之路 2013年10期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众多因素所构成的。要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必须研究课堂教学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和谐发展,强化互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师生之间要“心心相印”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两个近在咫尺的人,心不在一起。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师还应该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抓住学生的心,与学生“心心相印”。否则,学生人在心不在,思维就不可能随着教学的进行高效运转,学习效果就难以得到保证。

教师如何做到与学生“心心相印”?①教师要及早融入到学生之中。每当迎来一批新生,我的第一节课便是师生之间的自我介绍。内容包括:姓名、生日、简单的家庭情况、主要的朋友及兴趣爱好等等。教师带头示范,学生逐一进行。通过介绍,相互了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中秋节前,开展为班内留守学生送温暖活动;国庆节前开展“红歌会”,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乒乓球台前,篮球场上……不断地走到同学们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忘记你是他们的老师,把你当做他们的知心朋友。②教师应尊重和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决不把眼睛只盯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让学生知道,在老师心中他们都是最棒的。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特别是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让学生信服,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是与他们贴心的人。③教师更要注重与学生课堂上的情感交流。课堂上,教师应抛除一切杂念,情绪饱满,一心扑在课堂上,一心扑在学生身上。讲解内容抑扬顿挫,范读课文声情并茂,处理问题心平气和。注重发现学生的长处与闪光点,并适时、适当予以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潜能。做到与学生心有灵犀,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让学生心领神会。

二、教材教法应和谐统一

教材即教学内容,教法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而采取的具体手段,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小学各学段语文知识的结构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适时调整。只有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1)小学低年级。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是首要任务,拼音字母、部首结构、笔画笔顺必须讲解清楚,教师示范要工整认真,辅导更应细致耐心。朗读训练,口语交际,必须要发挥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由于教学内容相对枯燥,而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又比较短,教师就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设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东西,多采用兴趣教学、游戏教学、抢答竞赛、讲故事等教学方法。学会运用儿童语言,寓教于乐,寓情于景。

(2)小学中年级。中年级是小学低高年级中间的过渡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应特别重视三年级这个起始阶段,三年级刚开始写钢笔字,教师应做相应的指导。由坐姿到握笔、运笔等都要细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树立“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的观念。阅读教学上:①要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②要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边读边动笔圈点,画出重点,标出疑问。让学生积累摘抄写得好的或自己喜欢的语句,熟记在心,变成自己的财富。③要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感情。主要应做到: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让学生自主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标准去限制学生;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习作训练上:不能急于求成,应让学生经历从说到写的过程,从写一段话到写一篇文章的过程。习作训练重在让学生自由表达,吹泡泡、弹玻璃球、看动画片等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培养学生写作的热情、冲动和愿望,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

(3)小学高年级。作为语文基本功的写字教学,到了高年级阶段,更是一点儿也不能放松。小学高年级同学写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做的是: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写字兴趣与习惯,寓练字于作业之中,寓练字于提笔之时。阅读教学上,在延续中年级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加强词句训练,精心阅读,既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如学习观察方法,要按顺序观察,注意观察事物的动态,边观察边想象等;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要注意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和语言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学习怎样叙述故事,应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穿插叙述,相互映衬、对比反衬,暗示寓意等。作文训练上,除了相应的方法与技巧指导外,作文练习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不管是洗衣扫地、整理房间、旅游购物,还是四季更替、花开花谢、阴晴雨雪等,让学生多写多练,并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与展示,让学生用眼看、用心想、用手写。

总之,小学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教师应始终注意学生兴趣、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与指导,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因材施教,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教学方法合理组合,综合运用,使其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