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在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在这样的新型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
关键词:信息素养;自主学习;信息意识;信息品德
去年暑假,我市举行了信息技术教师暑期培训活动,其中有一项是即兴演讲,演讲的题目是:原先的信息技术课堂是以知识技能为主,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谈谈在你的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没能回答。是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何为信息素养?当然,更不知道怎么培养信息素养?于是,就这个问题,我进行了研究。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查阅了很多资料,最权威的概念是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或许它更像我们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定位需求,能够知道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样的信息;选择信息来源,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信息来源类型;获取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依据需求,评价信息的优劣。
这样的信息素养,是我们对信息社会的一种适应能力,更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既然是适应能力,那么应该是所有人都应该学会的,当然包括我们的学生。那么,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二、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良好的信息品德。①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学生只有在强烈的信息意识的引导下,产生强烈的发现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生自觉地追求信息。所谓信息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对推崇信息、追求新信息、掌握即时信息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我都会使用一个有趣的或者有深意的话题作为一堂课的引入,营造一堂课的氛围,并作为这堂课的话题贯穿整堂课。例如: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节课中,我是以《自然之旅——九寨沟》的景点介绍作为引入,在美景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自觉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②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品德。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发展趋势,给人们的日常学习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信息技术也一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信息技术时,具有良好的信息品德,既不过度崇拜,也不盲目排斥,而是合理而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在《网络应用中的安全》这节课上,首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的特点、传播方式以及表现方式。只有了解病毒,才能防范病毒,要认识常见的病毒,知道如何预防病毒,让学生树立起防毒杀毒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品德。要向学生介绍《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学生选择优秀网站,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青少年的人文修养,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品德,做一个对信息时代有贡献的人。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了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品德,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获取信息,也就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我认为信息技术应该包括:知道计算机的组成,会用字处理软件,能够使用因特网浏览器、网上图书馆等众多信息源检索工具获取信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活动为中心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应该包括:明确自己需要哪些信息,了解信息获取有哪些渠道,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渠道,最后,能评价信息。这是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通过这些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很多所看到的课堂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恨不能使出浑身解数,学生拘谨、呆板地坐在那里听,一切按照教师设定的思路和程序进行。而按照新课程标准,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现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每个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会给学生一个进度表,让学生对这一学期的学习有个大致的了解。在往后的教学中,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进度表自主学习,也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互帮互助,而在课堂上作为教师我可以个别辅导。
比如在《网页制作》这章节中,学生们对于网页制作的兴趣不同,有些人觉得很难,很烦琐,可是有些学生却觉得很感兴趣。对于感兴趣的这部分同学,我会让他们自主探究,制作属于自己的网站,并能发布到网络上,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然而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需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启发学生思维,指点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古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善于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教学情境。而一般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因此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在相对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
参考文献:
[1]张静波.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厉小军.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