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成才

2013-12-29 00:00:00申文成
成才之路 2013年10期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促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求知欲,并为之不懈追求,进而产生获得知识、掌握能力的动力。作为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务必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力促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进而实现课堂高效,让学生快乐成才。

一、为学生的作业“减负”,让学生想学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和北师大教育系就“学习与发展”的调查结果表明:“喜欢学习”而上学的青少年仅占8.4%。学生厌学的原因有许多因素,诸如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新的“读书无用论”、社会就业竞争力加剧、贪图享乐观念等等,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引下,“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一些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升学率”“高分数”,一味地增加学生作业数量,千方百计组织教师编写“题库”,让学生整日陷在“题海”中不能自拔。试想,学生每天机械地做着一道道习题,成了学习的“机器”,难免会对学习厌倦,自然也就没有了学习兴趣,更不会以愉悦的心态在课堂上主动思考问题、快乐掌握知识。所以,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做到一个“精”字,针对课堂的教育教学目标,精选作业,学生精练。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他们才能在愉快完成适量的作业任务之后,快乐地和伙伴们做游戏、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自由自在做一些有趣的活动,这样才能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只有减轻了“课业负担”,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学

教师在具体组织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浓厚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进而积极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课堂的高效。一是自然导入新课。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实现课堂的高效,必须在新课导入上下工夫、想办法,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导性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的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借助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进入探究境界、渴求知识的心理和求知欲,从而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圆满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二是适时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提出的问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注重情境创设,诱发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始至终处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之中,进而积极主动课堂学习目标。 三是组织好教学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展示事物的特点、形象、发展变化等,可以跨越时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组织开展兴趣活动,让学生愿学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要单纯地只是“填鸭式”地传授知识,这样只会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学生不应是整天一走进校园,就是单纯地听课、做作业,这样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教师要想方设法经常组织开展诸如故事会、猜谜语、诗朗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轻松掌握课本知识,尽情品味学习的乐趣,从而快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