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是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是在各领域利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它的组织形式灵活,学生的参与度高。立足教师的成长、成才,重视高中数学小课题研究,为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开辟了通道。我们在小课题研究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确定了较为固定的基本流程:问题的生成、组建研究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汇报与交流。下面,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以小课题为载体,推动教师自主学习
作为小课题研究的指导老师,自己如果不懂小课题的研究肯定不行。因此,要自主地去学习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与指导方法。
在问题的生成阶段,由于学生没有研究的经历,因此初期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范例,并结合教材给出一些问题与看法。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的思维习惯,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与成人不尽相同,来自他们的灵感更鲜活,他们在生活中引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比如一个学生喜欢玩游戏,后来对风靡一时的“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这两款游戏进行了研究,形成专题《游戏中的数学》。还有一位学生喜欢网购,形成专题《网购对于现今消费的影响》;还有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于中国养老金问题中的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小组的组建阶段,学生进行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许多内容是需要合作完成的。因此,我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发挥各自的专长。
活动方案由课题名称、研究目的、研究组成员名单及分工、研究方式方法、相关指导人员、实施步骤、展示汇报方式等部分组成,它的制定为下一阶段的实施工作做好了计划指南。因此,这个阶段是整个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学生各自发表看法,并征求我的意见。比如前面提到的课题《游戏中的数学》,学生运用游戏修改器,通过不断改变植物的攻击强度,测试出植物攻击次数的改变,最终求出攻击力的改变情况。得到植物攻击强度对应攻击次数的散点图,并用Excel 进行数据拟合,拟合出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最后用残差判断拟合出来的函数的优劣。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对于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同时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上也取得很大的进步。因此,通过小课题的研究,让自身的学科素养得到了提升。
二、以小课题为依托,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在指导学生的小课题研究中,可以在“做”中学习并熟悉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逐步学会通过规范地做课题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得科研的归属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要不断增强科研信心,积累科研经验,感受科研的能量,为将来进行省、市、县级课题研究打下基础。小课题研究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使自己养成“用科研的眼光看问题、用科研的思维想问题、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个性化教育教学风格。
三、以小课题为途径,增强教师专业情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虽然作为数学教师,我也认为数学只是锻炼思维的工具,但是通过指导学生数学小课题的研究,我知道了数学是一门探索的、动态的、发展的学科,而不是一套死板的、绝对的、封闭的规则。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是思维的工具,数学是理性的艺术。通过指导学生数学小课题的研究,也增强了自己作为数学教师的价值感和荣誉感。
四、对于高中数学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思考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将这些问题作为教师的课题。比如在指导过程中,可以专门就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何评价数据的合理性、可靠性,展开深入研究。
新一轮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学生小课题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更适合学生,更受学生欢迎的新课程,为课程开发做好准备。
学生学习数学最为重要的价值,莫过于“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思考”。我们数学课堂更多关注的是书本知识的学习、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师的我们知识有限,学生被动接受的就是我们有限的教学内容。而与此同时,我们忽略了学生、社会、生活中蕴涵了广阔的教学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学生更加感兴趣,并且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可以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
总之,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可以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也促进学生成才。对教师来说,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有两种,一是成功,二是成长。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因为成功是一时的,成长是永恒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真正追求的并不是权力、财富和荣誉,而是个人的专业成长,是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是幸福人生的创造。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