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探、测”三步六环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是笔者所在县域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推行该模式,旨在引导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行为,以实现导教导学。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足够空间和时间;转变教师教的方法和形式。总结模式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实现模式导教导学需要做好三个保障。
一、学案导学
围绕一节课的重难点,依据课标,结合学情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内容的问题,设计实验指导问题、设计回顾相关知识的问题等,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自主或合作学习,运用的是目标驱动原理。学案可以是印发给学生的,也可以是显示在大屏幕上的,问题要从教材中来,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精心设计,做到难易适度。难易适度即一部分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结合以往经验独立思考可以解决,另一部分问题是抵达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在重难点处设计的,需要合作探究、借助同伴互助才能解决的。就是把学生思维引向一定深广度,也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材料准备。学生解决学案上的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缺位。一要指导学生学和做的方法,是边学边做还是通读理解之后再做,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解决,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二要深度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学习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力求下一步有效指导;三要关注全体,对学困生给予必要的指点帮助;四要整体把握节奏,必要时做好调整;五要组织好学生展示和评价激励、质疑、点拨等。
二、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解决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教师事前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同时基于学情预设的。第二类是课堂生成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或由学生发现的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合作来解决。其实第一类中,有时教师认为是难的问题在学生可能是容易的,出现“预估失准”,就不必再做无意义的讨论了。合作学习的基础是所谓小组成员的认知差异共享,如不同个体家庭文化背景差异、获取信息差异、认知倾向差异、思维习惯、思维方式差异等,比如有的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强于抽象思维,有的博闻强记,有的理解能力强等。在合作学习中,大家凑在一块,一起想办法,就有人在某个问题的理解上有优势,把他的见解说出来对大家就是一种启发,所谓积思广益,问题可能就解决了。
不可否认,一部分学科成绩好的同学对该学科的学习确实有优势,能够更多地帮助该学科的中、差生,这种情况的合作学习表现为“兵教兵”,在这种“教”的过程中,“教者”能用语言表达对知识的理解是对知识理解程度的更高一级。其实,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教者”以为说清了,被教者可能不理解,“教者”需要换个角度解释,没有知识的娴熟和灵活不行的,因为被教者可能提出质疑问题对“教者”又是一种考验。
合作学习不单纯是一边倒,学科成绩差的学生也可以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优势,可以有独特的认知经验,比如知识点的记忆、对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一种解决问题的奇妙思路等。他们说出来,让平时所谓的优生受到启发,就会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小组合作的民主氛围就形成了。
合作学习的功能定位一是“兵教兵”——会的帮助不会的或学有困难的;二是“观点大展台”,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小组成员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一起分析、归纳,提炼出合理的结论。学生的思维有交融、有碰撞,有绚丽的思维火花生成,这才是令人可喜的生命化课堂。
在合作学习中,要激发和唤醒人的天性,如人们愿意把个人的成功面展示给公众。让别人感到自己有价值是人的强烈的心理需求。据此,可以通过榜样带动的办法,开始时可让学科成绩好的同学唱主角,积极发言,逐步把讨论的气氛带起来,然后采取人人说见解、谈体会的办法,采取在全班展示时轮流把小组意见或讨论成果展示出来的办法,慢慢让学科成绩中差的同学参与到讨论中。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更能激发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异质分组,好、中、差搭配,无疑会成为上述动作的前提和保障。
三、量化反馈
学案导学之后利用5分钟~10分钟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测,若干个题目限时限量让他们独立完成。题目照应学习目标,按基本要求设题。
量化反馈的意义在于:一是教师以量化的信息知道学生的学习达标率,以问题的解决反映学习目标达成度,至少可以反映80%以上。二是教师从学生出现的共性、个性问题中知道知识理解还有哪些不足甚至误区,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引导矫正,使教学更有效。三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对学习的情况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整体的把握,总结学习中的得失,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适当调整,或在预习环节、或在听课环节、或在参与合作学习环节、或在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实现有效的自我监控、自我完善。四是学生对出错的题进行错因分析,是非智力因素还是知识理解的问题?原因找到了,就可以针对错因进行补失。五是当堂检测的题目是检测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最基本题目,和《课程标准》照应,能达到80%以上的分数即可视为达标。其实,检测能够给所有同学创造成功的机会,对于少数同学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自主完善、生生互助、教师点拨等环节解决。把当堂检测作为调节课堂的小浪花,让同学体验成功,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功体验超越自我、超越别人。六是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巩固,原来似是而非的知识通过检测时的独立思考理清了,或经过后来的补救掌握了,印象就深刻,记忆就牢固。七是对少数没有达标的同学要有具体的补救跟进措施,给他们时间自主完善、组内互助,最后教师指导。教师找到了没有达标的原因,经过不断改进,就能最终实现节节达标堂堂清。
总之,教师只要做到以上三个保障,就能实现王敏勤教授所提出的一个设想:通过提高课堂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善自己的各科学习,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创新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