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基础会计》课程培养高素质人才

2013-12-29 00:00:00张幼瑜
成才之路 2013年15期

摘 要:《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教材,也是入门课程,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但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较差,初次接触这门课程时会感到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易出现畏学、厌学的情绪。所以,如何克服学生的这种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会计教师来说尤其重要。

关键词:基础会计;兴趣;效率;多媒体;人才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教材,也是入门课程,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本书虽以通顺易懂的文字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三年级的分流生,有的甚至是初二年级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差,因此对于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他们来说会感到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开始就对学生讲述那些会计专业术语、概念等,学生容易出现畏学、厌学的情绪。那么,如何克服学生的这种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会计教师来说尤其重要。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心理潜能,积极的暗示可以帮助我们开发自己的潜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成功。做好心理暗示正是对自己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在其《学习与兴趣》一书中充分论证了心理准备在形成兴趣中的作用。他说,如果从心理上预先喜欢某一内容,相信自己一定会对目前正要做的工作发生兴趣,并精神昂扬地着手工作,兴趣就好调动起来。比如,当你要学习《植物学》这门你平时不感兴趣的学科时,你可以高兴地搓着双手,微笑地对自己说:“植物学,从现在起我真的喜欢你了!我将兴高采烈地去阅读书中的一切,我将愉快地完成学习计划!”他把这一方法向少先队员作了介绍,结果几千名学生来信说,这一方法很有用,他们已深受其益。

任何一门课程的第一堂课都是最为重要的。第一堂课上好了,就会引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先不要急着向学生讲解那些会计专业术语、理论概念等,而是应先介绍这门课程的特点、重要性及其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作用,并且应进一步向学生介绍在中职学校三年中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奋斗目标,明确在这三年中应学会、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向学生介绍会计专业的一些实习、实践设施,带他们参观会计模拟实验室,拿出一些相关样本让学生观看,教育他们只要肯努力,也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引出他们的好奇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布置授课提纲,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在本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就把本课程的授课提纲全部布置下去,让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有初步的计划,并在每堂课下课前,将下一次课的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对下一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做好预习的准备。同时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即预习三环节:读——画——思。读,就是要认真阅读教材,教材是最好的教案,需认真读。画,就是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这是听课的重点。思,就是思考,掌握课本的大概内容、知识结构、知识要点。学生通过预习,上课时就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对教师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成绩上去了,学习自信心也增强了。同时,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教学课件进行授课,加大信息量,容易突破重难点

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是以“教案+粉笔+黑板”为主,教师通过板书、口头表述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所要学的知识,但《基础会计》是一门集实践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本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在讲授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全过程,既抽象又难以理解。教师通过演示课堂教学辅助课件,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重刺激,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信息量。同时,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教与学之间有了更好的互动空间与氛围。

在突破教学难点方面,利用课件也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利用课件展示平时在黑板上难以描绘的大幅图表——资产负债表,而且表中的数据可以自由更改和移动,在课件上能自动生成报表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特别是多窗口演示技术能在一个窗口显示报表的某一部分,而其他窗口则用来演示该窗口的相关数据的情形,使学生清楚明了每个报表每个数据的具体来源。这比在黑板上画来画去的讲不知方便了多少倍。还可在报表上随意地抽去几个数据让学生来计算,以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这样,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就容易得多了。

四、通过课下设疑、网上答疑的形式,鼓励学生勤学善思,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能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氛围,但也使部分学生没有机会提问题,尤其是那些基础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有问题也不敢问。为此,我就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答疑,并向学生提供电子邮箱、电话或者QQ号码,鼓励学生通过以上方式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提出来,我定时进行答疑解惑。没想到这一方法还真立竿见影,几乎每一天都有学生在我的QQ上给我留言、提问题。在答疑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还会把问题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讲解和解答。在QQ上,我和学生可以开心地聊天,因为在QQ上我不是教师的角色,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去和他们聊天。谈学习上的事情,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鼓励他们勤学善思,掌握各种学习方法;谈生活,和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他们合理地利用网络;谈理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特别是期中、期末以及快会考的那段时间里,我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缓解他们的紧张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慢慢缩小了,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干劲更足了。

五、加强实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技能

职业技能培训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比如:签发支票、填写发票、记账、登账、算账、编制财务报表等都是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然而,对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没有相应的教学资源作保障也只是纸上谈兵,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实习实训设备更是缺乏。因而,“会计模拟实习”的开设,为学生营造了动手实践的场所,是培养、提高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加工车间”,是通向就业的桥梁。

在实训过程中,遵循“分层实践,由浅入深”的原则,将实训内容分为两大模块,一是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模拟篇,二是综合实习模拟篇。

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模拟篇,包括原始凭证实习、记账凭证实习、记账算账实习三个单项。这些实训的内容是结合基础会计的教学进度进行的,学生在学完了这些相关章节后就动手进行实践实训,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实践动手的能力,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模拟实习,使学生对各种各样的会计凭证有更直接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会计凭证的填制和账簿登记的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综合模拟实习打下了基础。

综合模拟篇,主要以小企业会计循环模拟实习为资料进行实习的。即在学完《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后将前面的单项实习进行全面、系统地综合。经济业务大多采用企业中常见的经济事项,与专业会计教材配套,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毕业生未来就业实际。通过综合模拟实习,让学生对做账的流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会计操作技能有了更全面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职业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以致用是基础会计教学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玉森,陈伟清.基础会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许长华,张立国.会计单项模拟实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