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材料之一,是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项语言学习活动获取相关语言信息、相应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在进入小学中高年级,语篇在长度上逐步增加,所涉及的词汇、句型、语法以及文化更为丰富,因此,语篇教学所涉及的东西要比一般词汇、句型、语法等课型更多、更广、更深,教学要求也更高。如何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有效的语篇教学呢?为此我们确定了“探究有效的语篇教学中教学方式的优化”作为研究课题。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够探索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方法,立足课堂,优化语篇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培养语感,提高英语能力;同时使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丰富语篇教学经验。在这一主题的指导下,本学期我们开展了语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之读的策略研究”。因为在实际语篇教学中,很多教师把教学停留在知识点的教授阶段,却忽视了英语语篇教学的实际目的——即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读的策略研究就是要探讨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那么小学英语应该读什么呢?
一、小学生英语应该读什么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小学生除了参加课外班几乎不读英语,小学生不喜欢阅读英语的主要原因有:内容不够吸引人、形式古板、难度过大读不懂。究其原因是没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那么怎么能够让学生爱上读英语呢?那就是一定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要给学生读他们感兴趣、能读懂的材料。
(1)合理利用教材上的资源。新标准英语每册书后都有小故事——reading for pleasure,故事难度适中,是很好的阅读材料。但是由于考试不涉及,有的教师只是一带而过,甚至忽略不讲,造成资源浪费。
(2)合理利用课内外资源。新标准英语的配套教材——课堂活动用书中有许多的阅读材料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对话创编成语篇,对学生感兴趣的中文故事进行创编,利用网络资源搜集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当然,有些材料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或结合教学话题稍加改造,不宜拿来直接用。例如在学习介绍人物后我创编了这样的语篇让学生模仿。
My favorite actor
Jackie Chan is my hero.He is 174 cm tall. He is a Kung Fu star, a singer star and also he’s a famous director.He likes singing,jogging and driving a car.
Jackie Chan was born in Hong Kong in 1954.Jackie's parents were very poor.When Jackie was seven years old,he began to learn Kung Fu.
He finished his first movie when he was 8 years old. In his life he directed many famous movies,like Project A,Police story.
Jackie is not only a great actor but a great man as well.He gave money to charities many times. Jackie said,“If I die,I will donate all my money”.
This is Jackie,a hero in my eyes.
(3)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课外读物。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内语篇教学,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课内教学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实践经验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不仅能积累新语言知识,也能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的经验。因此,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材料是十分必要的。例如《21世纪英文报》《书虫》的分级读物等。
在选取语篇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趣味性。小学英语教学,兴趣第一。孩子们只有对英语有兴趣了,才会想要读、乐于读,才会真正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只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你的教学就成功一半了。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喜好,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材料。
(2)注重形式多样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篇可以是一则小故事、一篇小短文或一首小歌谣。这些语篇的共同特点是有一定的语境,富有趣味性,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通常是围绕某个语言点而编写的。因此,故事、对话、短文、歌曲、歌谣等语言学习材料都可以称为语篇。
(3)注重循序渐进。学生不愿读英语的很大程度是因为读不懂,不会读。因此,对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接下来,学生有了可读的材料,应该怎么读呢?
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读
谈到语篇和阅读,教师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策略的培养,事实上,各种有关英语阅读教学的文献中,谈得最多的也正是培养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各种方法,也就是学习策略的研究。在语篇教学中,学生怎么读的问题只能落在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读”上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采取的是: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即读前、读中、读后。读前通常是热身,包括阅读动机激发和背景知识激活等,目的是让学生做好阅读准备,做到以旧引新,扫清阅读障碍,设置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常采取课前预习,给学生布置简单的阅读任务。读中就是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可以分成三步走:①初读文章:初步理解内容。可以采取连线、排序、选择等简单的问题进行反馈。②再读文章:深刻理解文章。这里可以设计细节问题,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③三读文章:引导学生质疑,全面分析,模仿课文并跟读。读后活动除了检测学生对语篇阅读的理解,还要开展综合性的任务型活动,针对主要句型进行书面练习,练习设计要层层递进。例如由替换主要句型中的关键词→句型仿写→写短文。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视听入手。视知觉和听知觉在学生学习中,特别是在阅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高段语篇教学中,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运用,能帮助学生理解语境,训练学生的思维,从而为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加强整体教学。阅读教学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切记不能分解成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教学。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应当重视语篇整体教学的理念。语篇首先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出现的,不管是对话还是故事,它都有相对完整的语意和语境,也有相对完整的语用目的和语意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应把语篇的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这样,能培养学生在整体的语言环境中形成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不同题材采取不同的形式。教师要根据语篇的内容,确定读的方式。例如在学习《Helen Keller》一课时我采取列表法(见下表):
通过图表,学生很容易理解全文,也可以看图表试着复述课文。另外读的方式还可以采取个人阅读、合作性阅读相结合。可以同桌或三四人小组进行,有商量、有讨论,学生间资源共享,相互取长补短。
总之,语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相关知识,读懂语篇内容,还要让学生对语篇阅读产生兴趣。在阅读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提高能力,享受阅读快乐,养成阅读习惯。
因此,教师仅仅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收集资料,为他们提供能够增长见识、提高阅读能力的语篇材料。教师只有跳出英语教英语,跳出教材教教材,不断开发与创新语篇,实现拓展化、实践化和趣味化,才能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得以发展,使知识在被拓宽的同时被接受、被消化、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