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的中学生,都是“90后”的新新派,绝大多数人喜欢音乐,特别是喜欢流行音乐,他们爱上音乐课,但不太喜欢学课本上的一些内容,因此,音乐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流行音乐,要精选教材,让健康的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教学,充分发挥先进教育设备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流行音乐;中学音乐教学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多数学生都能哼唱许多流行歌曲。很多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上能听到和学到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喜欢在学校举行的各种音乐活动中演唱和欣赏流行音乐。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让健康的流行音乐走进校园,走进音乐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教师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流行音乐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首先自己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正确对待流行音乐,进而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1)正确认识流行音乐。对于流行音乐的定义,我基本上赞同网上的一种说法:“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为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回望当今的流行音乐乐坛,在器乐作品中,包括着轻音乐、爵士乐、摇摆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其器乐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优美抒情;演奏方法多样多变;乐队规模不拘一格,又多使用电声乐器。其声乐作品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抒情感人、音域不宽、唱法通俗、曲调上口、易于传唱;歌词通俗浅显易懂;歌手的发声方法各有千秋,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然亲切,易得到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正因为流行音乐有这么多优点,才能雅俗共赏,易于接受。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有的生命力不强;有的却能久久传唱;有的歌词内容健康,有较强的生命力,催人向上,感人肺腑;有的歌词内容庸俗、低级、无聊,生命力差,使人堕落,污人心灵。
(2)正确对待流行音乐。首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音乐教师,既不能为把高雅音乐捧上天,而鄙视一切流行音乐,将其贬得一文不值,一味地把其排斥于课堂之外。其次,也不能在课堂内外绝对禁止流行音乐,这样做可能招致学生的反感。其三,更不能一味地不加筛选地全盘接受流行音乐,任其自由地发展,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其四,应该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都有其存在的根基与沃土。正因为流行音乐在创作上迎合了不少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因此更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也更容易对其情感的变化产生心理上的影响。这也是广大中学生喜欢的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流行音乐不但可以进入中学音乐教学,而且让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高雅音乐、民族音乐牵手,共同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师要了解学生,精选教材,让健康的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研究教材,精选教学内容,让流行音乐牵手中学音乐教学。课本上绝大多数的歌曲和欣赏曲目都是经过仔细推敲和筛选的,是有较强生命力的优秀作品,但也有少数必唱歌曲和欣赏曲目,有的略显得枯燥、乏味,缺乏情趣,难以吸引学生,有的创作的时代背景与现实差距太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了处理好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让音乐课能吸引中学生,我精心备课,认真研究和编写教材,把音乐教材上的内容与某些健康的流行音乐作品结合起来教,这样既做到了卓有成效地上好每一节课,又尽显音乐教学独特的魅力。其体现在:
(1)精心研究教材,充分体现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本教学内容和流行音乐都能起到教育之目的。如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上的“爱满人间”这一单元,是以奉献无私的爱为主题的歌曲,里面的几首歌曲一直在人民群众中传唱、经久不衰。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学唱《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再通过欣赏《爱的奉献》《祝你平安》《为了谁》等歌曲,最后引导学生把搜集有关表达“爱”的资料分小组展示,使“爱”的主题得以升华。这样,学生们在学唱、欣赏、展示的过程中受到了“爱”的教育。
(2)要使现有教材内容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族音乐”时,选择一位最能在歌曲里表现本民族音乐特点的歌手,如蒙古族歌手腾格尔、藏族歌手才旦卓玛等的歌曲教唱,既让学生学习了解了民族音乐,又让其学习了解了流行音乐,进而使流行音乐牵手初中音乐教学。
(3)去粗取精,让优秀的流行音乐走进课堂。流行音乐中有许多优秀作品,在教学中我节选优秀的流行音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欣赏,让他们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其价值所在,使优秀的流行歌曲对他们起到了思想教育作用。如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创作者在歌中表达的是一种面对挫折与失败永不言弃的坚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们不管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像歌词中唱的“……用心凝望不害怕……”勇敢地面对和挑战。
当然,对于一些不健康的歌曲,我是坚决杜绝其进入课堂。
实践证明,流行歌曲走进校园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问题、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他们上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师生一起去共同探索流行音乐歌曲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享受到了音乐艺术带来的无限魅力。
三、发挥先进教育设备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卫星接收电视、光盘播放器、计算机网络和MP3、MP4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吸引学生,增强情感体验,增加教育效果,让学生在歌曲的学习当中充分感受到精神的愉悦享受。比如,我为了让学生在理解和欣赏蒙古族音乐是感受其悠远、粗犷、自由中蕴涵的快乐与忧伤,在课上播放介绍内蒙古草原风貌的VCD片,让同学们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特点中了解蒙古民族及其音乐。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学生们也逐渐喜欢上了课本上的歌曲,并能主动地去了解和接受这些歌曲的内涵,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