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中职和谐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13-12-29 00:00:00郭书航
成才之路 2013年15期

摘 要:中职学校中,不少同学都对语文课不喜欢,觉得枯燥无味,课堂上就算人在,但是心却不在课堂上了。而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是自顾自的讲课,有的便大声训斥学生,有的甚至与学生一起开玩笑聊天,这些都不利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因此,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是中职学校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

关键词:和谐;积极性;课堂

一、构建和谐课堂的要求

和谐课堂,虽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但对于中职来说更需要教师去带领和引导。中职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做朋友,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爱”的情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然而中职的不少教师就缺少这种心态,骨子里始终认为来中职就读的都是些“差生”,而没有从自身去查找原因,使得课堂上变得不和谐,教学质量也降低了。美国教育家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这样学生就会对老师有好感,喜欢老师,也自然就尊重老师,在课堂上自然就会更加自主地去学习。

有的教师自己本身就不是特别喜欢语文,试问如何能让自己的学生去喜欢语文呢?所以,教师应该自己本身就去热爱、喜欢语文,发现语文中的美,这样在教学生的时候,这种喜欢的感情自然就流露出来,也会让学生被老师的感情所感染,喜欢上语文,喜欢上课堂。教师要用自己的感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从而构建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

二、精彩的导入

如果教师在课堂的开始没有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课程就无法继续进行。因此,一堂课的导入对于学生,尤其是中职学生更加重要。在课堂的开始吸引了学生,让学生觉得有意思,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被老师所吸引,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如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以先问问学生是否会唱《再别康桥》这首歌,接着找同学唱或者是老师播放这首歌曲,然后再引入课文。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强烈地吸引,对学习产生兴趣,引起了情感的共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导入的形式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文的内容,结合多媒体等方法合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渐渐地喜欢上语文,喜欢上课堂,也就不会觉得语文课堂枯燥无味了。可见,一堂课的精彩的导入,是和谐课堂的开始。

三、增加课堂趣味性

学生不喜欢课堂,而喜欢其他的娱乐活动,说白了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乐趣,没有趣味性。因此,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职学生学习压力轻、学习任务少,也没有其他学生的升学压力,因此课堂就可以很好地设计各种有趣味的环节,合理地穿插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娱乐中轻松地获得知识,以强化他们的能力。如在每节课开始前,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个3分钟~5分钟的演讲,可以就课本的内容谈感想,可以谈论国家大事,也可以谈论电影观后感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间的互动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也让课堂变得有趣,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通过各种手段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能够合理有效地构建和谐课堂,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四、拓展课本外的知识

课本的知识对于职业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有的甚至可能还偏离了学生以后的应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拓展课本外的知识。这样,既为学生以后的应用打下了基础,也强化了语文课堂的实用性,学生自然就会更主动地去学习。如教师可以安排一节课做一个模拟面试场景,模拟学生以后找工作面试的场景(在运用场景前教师先交给学生一些基础的面试技巧)。这样的课堂很实用,能很好地锻炼和加强学生的能力。再如安排一些求职信、推荐书、申请书的实用教学,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现在所学的知识是以后需要应用的,产生了求知欲,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得到潜移默化地加强。可以说,这都是营造和谐课堂的方法,也是加强学生学习、调动课堂气氛的好方法。

和谐的课堂,能够更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和谐课堂的建立,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能力去合理有效地改善,与学生更好地配合,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以后生活工作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祝浩华.构建中职学校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J].中等职业教育,2009(14).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