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助力学生成才

2013-12-29 00:00:00常海洋
成才之路 2013年15期

现代社会,信息化特征明显,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进而成才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注重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的原则

计算机对农村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他们是既好奇又恐惧,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作为教师,应循循善诱,慢慢地推进讲解内容,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组成及原理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但讲解的内容不宜过多,这是因为计算机专业术语比较多,操作繁缛复杂,学生不容易掌握。因此,教师要将相关知识化整为零,这样学生会随着相关知识的增多,最后化零为整,知识就系统了,他们的知识也逐渐趋于全面。

二、从最简单的内容开始

最简单的内容也是最基本的内容,比如要给学生讲解清楚什么是计算机输入系统、什么是计算机输出系统、计算机该如何开关机等问题……这些简单的问题可以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操作打下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这些内容简单易记,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为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挖掘学习计算机的趣味成分

计算机知识相当枯燥,操作规程头绪繁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计算机的趣味成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巧设“导入”问题和有趣的课堂问题,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如用Power 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用Word制作班级板报、用Excel制作班级通讯录……学生有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就不难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四、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具激励性

随着计算机教学难度的增加,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动力。如在班级活动中,开展一次“我和计算机共成长”主题班会、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一次“我对信息技术课学习方法的几点建议”,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在学习信息技术课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并与同学们分享。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的成功得以体现。同时,还可以激励后进生,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获取优生的学习经验,既增长了学习的积极性,又有了与先进学生共同进步的学习想法。这样,就在全班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加强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五、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关键是让小学生学会计算机简单的操作能力。如会利用电脑在网上查询一些学习资料,会熟练地使用“Office”办公软件,了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会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侧重于学生实践课(即上机课),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这样,学生能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信息的传输、文字的处理、计算机的正确操作过程等,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要领和基本程序的简单运用。

六、抛砖引玉地进行教学

计算机知识虽然很难掌握,但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并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尤其对上网查询资料和对电脑游戏会产生更大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兴趣,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操作规程,提高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对这一类的兴趣,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农村还是新事物,我们教师要不断摸索,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