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的创新应用

2013-12-29 00:00:00颜龙虎
成才之路 2013年19期

语言是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教师的课堂语言则是全部教学素养的综合体现,它影响和制约着教师教学的效果。把语言技巧创新性地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要搞好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语言技巧上做文章。

一、语言要适度,但要能动之以情

课堂上师生主要的交流方式是语言,巧妙地应用于课堂,就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亲切、和蔼的课堂语言,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不管是在授课还是和学生交流中,只要老师使用了和蔼可亲的语言,学生就能加倍尊重老师,就能真诚和老师沟通,使课堂交流和谐。尤其是差生,老师更要这样,让差生能从老师这里得到应有的自尊心、自信心。

教师在授课或学生交流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特长,并以此为话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是学生有什么瑕疵,甚至缺点,老师也不要直接去点出,而要委婉引出不足的地方。这时,老师一定要注意不能用过激的语言来批评教育,甚至是挖苦学生,避免课堂上学生没面子、尴尬。免得久而久之,学生害怕老师害怕数学课,最后讨厌老师,讨厌数学。一旦一个学生不喜欢一个老师,那这个学生一定就不会喜欢该教师所教的科目。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课堂上语言技巧的应用。同样,课堂上也少不了表扬、鼓励。老师在表扬、鼓励学生的时候,语言也要有分寸。不然,会使学生高高在上,骄傲自满,不思上进,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你答得很好”“你的回答很有思想”“你的回答很具体”等等赞美之语,不能一味地说“你很聪明”“班里你学习最好”。表扬某一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肯定了一个,伤害了其他,得不偿失。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少说缺点,多说优点,多用正面的解答来给学生解释疑惑。总的来说,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到愉快,心情舒畅。只有学生放开胆子,大胆融合到课堂交流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老师才抓住了传授知识的关键。

二、语言要精练,准确到位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只有精练、准确的教学语言才能很好地表达数学知识。数学课堂上,老师要少说话,多提问,而让学生多思考,勤动手。有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一个知识点反复强调,生怕学生没有接受,或者接受甚浅。本想做到最好,没想到由于学生听得过多,适得其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多提疑惑,便于学生思考解答,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对数学产生兴趣。对于问题的设问,老师要把握好度。问题的难度低了,不能达到传授知识的效果;难度高了,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丧失理解问题的兴趣。所以,老师对提问的言辞,要仔细推敲,选择适当的语言来表达问题。学生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数学是应用学科,靠灌入式传授给学生知识,学生也许把知识点给记住背会了,但是让学生单独应用,可能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些学生就说:一道题当自己去做的时候好像似会非会的样子,而老师只是稍微解释一下,感觉什么都懂了。这充分说明,学生学的数学是死的,不会灵活应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和盘托出,给出答案。要在学生茫然的环节、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回忆公式、定理,慢慢试用公式、定理解答所问。学生只有在自己应用公式、定理解答问题后,才能很好地记忆,理解所讲内容的精髓。

教学过程中,老师所讲授的语言一定要突出知识重点,把握住教学目标,把教学难点拆分,变成易学易懂的一个个知识点。比如,讲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且a≠0)求根的问题,只需两步。第一步判断“△”与零的大小关系;若△>0,第二步把a、b、c带入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若△<0,则该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解。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抓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问题选择具体语言,而不是面面俱到;该强调的内容,要语气深沉地强调;与题目不相关的,最好一字不提,免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重点内容。

三、语言要贴近生活用语,力求学生易懂

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数学语言更是严谨,难懂,不易掌握。很多学生厌学,不学数学的原因就是感觉数学语言不好理解。中学生都处于青春期,思维具有开放性,对外界事物具有很大的探究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但是,遇到问题时也很容易受挫折,没有耐心。老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要尽可能地用生活口语来表达内容,少用数学专业套话。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求知,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学生求知的路途上,老师只是领路人,是负责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人。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才有探知下一步的欲望,而用生活口语是最能让学生理解的。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把抽象的数学内容用具体的生活实例来代替。如初一学习负数,很多学生就不能理解,更不能掌握。家里都有温度计,气温有零上、零下、零度三类,同样我们所要学习的数也有三类,温度零上的叫正数,零下的叫负数,零度就是零。这样,就把实数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不会感觉很枯燥,觉得学习数学还是很有趣味的。学生不但接受了本节课的知识,还能对生活中其他的事情应用实数来理解。因此,要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使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学,不再让学生觉得数学好像抽象,难懂。同时,追求语言的通俗易懂时,不能粗俗,免得失去数学原来的严谨规范。

总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死搬照套课本上的数学语言,要转化数学语言,让数学语言变成简单易懂的生活语言。也要注意分寸,而不是越朴实越好,一定要保持数学原有的逻辑规则,不能失去数学的准确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