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实验(或操作)的内容要求,熟知有关药品的取用方法、用量、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强化安全意识,严守操作规程,可以预防意外伤害。
一、操作规范,谨防中毒
①取用药品,要先查清试剂标签,注意剧毒品的特别标记。
②所有试剂严禁口尝,严禁在实验室饮水、吃食物,吸烟,不能用化学仪器作餐具,离开实验室要洗手、漱口。
③吸取液体试剂时,用吸尔球或胶头滴管,不能用嘴吸,切勿将鼻靠近试剂瓶口。辨别气味时,应当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而闻之。
④取用或制取有毒物质时(如溴、硫化氢、砷化物、氮的氧化物等),除在通风橱内进行外,还应带上防毒面罩、胶皮手套。
二、小心谨慎,防止失火、爆炸
远离火源或正确用火是防燃、防爆的基本原则。如已着火,及时切断火源,选用正确的灭火手段,迅速隔绝空气,降温是灭火的关键。具体操作应遵守以下几点:
①开启使用易燃化学试剂时,首先要消灭火源,降低温度,不准将瓶口对人。挥发性易燃物不能用明火加热,而用水浴加热。
②不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加酒精,不能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酒精灯不能吹灭。高温灼烧后的坩埚、燃烧匙等,应冷却后再放回原处。
③突然起火,应迅速切断火源、电源,根据着火物质的性质,选择最佳灭火方法。1)钠、钾、钙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而应用沙土灭火。2)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物(如醇、醚、酮、酯等)少量着火,则应用泡沫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而苯等芳香族化合物着火,最好用沙子灭火。3)蒸气有毒物质(如苯、氯仿、硝基苯、苯胺、甲醇等)在灭火时除选用合适的灭火方式外,还必须带上防毒面具、口罩等。
④规范、谨慎操作,防止爆炸。做实验时必须做到:1)点燃易爆气体时必须检验纯度(如氢气、甲烷等),做爆鸣实验慎用玻璃仪器。2)不得将氧化剂和还原剂放在一起研磨,不要用纸片称量过氧化物;移动有爆炸性药品时,不得振动,不用磨口玻璃瓶盛爆炸性药品。3)有爆炸性药品使用的残余部分,要当场销毁,不能随便扔、放。
三、仔细认真,严防腐蚀
①取用或制取强酸、强碱、浓氨水、氢氟酸、溴水及其他强氧化剂时,要戴上防护手套、眼镜、面罩。
②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并搅拌,中和浓酸、浓碱时要先稀释。
③做有关浓酸、浓碱的加热实验时,眼睛要离开一定距离,防止飞溅。
④移动具有腐蚀性药品时,要先做好自我保护,轻拿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