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以便学生早日成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有的教师对此觉得为难,认为要有精彩的课堂就离不开时下流行的所谓才艺,把课上得热热闹闹的,制作教学课件时多插入些音频视频,多配些美图漫画动画,不论教学是否需要,也不管是否切合教学内容,学生热情一高涨,这课堂也就精彩起来了。这种想法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却忘了教师不是专业演员,不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去取悦观众,多才多艺不仅是强人所难,而且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过于花哨的课只会喧宾夺主,学生当时在课上可能眼花缭乱无比投入,但过后对于本课的重点难点往往是一头雾水,教学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事实上,一节精彩的课堂是需要整合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锤炼而成的。
精彩的课堂必定是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要吸引兴趣的前提就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这种了解不能只理解为去了解学生的姓名、年龄、民族、籍贯等信息,还应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尤其是他们的受教育经历。因为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很多学校都有外来民工子女就读,这些孩子随着父母的工作变换而四处迁移,所受的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跳跃度大,相对来说比较凌乱和复杂。就我所接触的学生而言,我曾遇到过一个学生,年龄比其他同班同学大了两三岁,原来他在老家上了三年小学,随父母打工外出后,在我们这里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重读;还有一学生,父母觉得他年龄大了,等他上完小学四年级后,过了暑假直接送他到自己打工所在地读初中;有位四川女孩,父亲的工作是拆迁房子,一个地方的动迁户的房子拆完后,就要去另一地方拆房子,因此女孩就不断地转学,一学期一学期地在不同的学校借读……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果对这些情况不了解的话,确实是没有办法做到因材施教的。要真正从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力基础出发,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
有些教师认为既然学生的基础太差,那就讲浅一点,阐述少一些,要求降低些是否可行,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不要认为学生不懂就不深入讲解。学习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解决某些方面的无知或对自己所疑惑的事能有所启迪。师者传道授业,理所当然要把解惑这件事做好,不能因为迎合学生的“浅”,教师也变“浅”了。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讲课时要讲得深,讲得透,有必要有可能的话还应该做多方面多角度的阐发,绝对不可以泛泛而过。“蜻蜓点水”般点到即止的讲授,学生留下的印象不可能有多深,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讲了也等于是没讲,反而有可能给学生留下更多的疑惑。例如在初中历史提到蔡伦和造纸术,讲到造纸所用的原料之一是渔网。有些学生就奇怪“渔网可以用来造纸”,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就是因为按他们的常识和经验:渔网是尼龙绳织成的。由此可见,教师在讲课时有无注意到这类问题,就直接关系解惑的成效了。
经常能听到一个说法:学生是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但要知道,这句话其实并不是像听起来那么简单。纸张本身种类繁多,同样的笔墨落在宣纸和铜版纸上导致的结果不可能相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智商情商、不同的人生目标,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习惯,这一切决定了课堂教学中学生这一对象主体的复杂性。每节课堂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但这些目标的达成不能全部依赖于教师的授课活动,必须设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事实上也确实有那么一部分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对于他们仅仅做些关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重要性的思想工作效果不大,他们又不是不懂这些,只是意志力不强惰性使然。所以,仅仅靠老师水墨淡彩般地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是不够的,必要的时候也须得用上“浓墨重彩”的手段去当头棒喝,一定要严格要求,多盯着些,必要时还得扬鞭催促。
还有,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要注重提升自己的魅力,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授课时的语言表达,切忌单调贫乏,尤其要注意不能有口头禅。干巴巴的讲课方式,再有趣的内容学生也听得兴味索然、昏昏欲睡。相反,如果教师课堂语言丰富而优美,那么听课就成了一种享受。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课堂上无论是提问还是进行活动,乃至出现违反课堂纪律、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教师要及时予以批评制止。组织教学时一定要对学生使用敬语,毕竟再顽劣的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实践也反复证明了,过于严厉或简单粗暴的语气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会适得其反。
关于板书,我一直认为这是课堂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有些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就再没有必要去板书了,这个想法是否正确其实可以通过教学效果的反馈来验证。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好地帮助课堂教学,但视屏界面变化快,不免有浮光掠影的遗憾,而板书的优势在于可以清晰罗列出重点难点内容,条理分明,一目了然,而且保留时间可以控制,能起到强化视觉刺激的作用,巩固教学效果。因此,板书不能被忽视掉,相反我们在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推敲,精心设计并发挥板书的最大作用。
除了前文提到的这么多,我认为作为精彩课堂不可忽视的注意点,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是否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讲好课的前提是对教材与课程标准的透彻理解,在此基础上广征博引、深入浅出,有时信手拈来的典故、形象贴切的比喻,似乎不经意跳出来的流行语……都能为课堂增色不少。而要摆脱照本宣科,“功夫在诗外”。如果备课时只重视他人的教案课件,或只钻研教参教材,是无法实现一节课堂的精彩的。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终身学习的重视,平时工作之余不妨静下心多多阅读。读书无禁区,不要拘泥于自己的本专业或只挑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涉猎广泛些,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平时多关心时事新闻,跟上时代的潮流,否则时间一长就会发现自己的孤陋寡闻。现代社会知识周期更新很快,不注重学习的话就会对新概念新事物一无所知,也就避免不了出现被学生问倒的尴尬场面。
以上谈的这些关于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的想法,是我一直思考的,并不断尝试付诸于我的教学实践,也是我二十多年教学经历的一个回顾与总结。自知很不完善,本着抛砖引玉的愿望,期待同行们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