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环保意识培养助学生成长成才

2013-12-29 00:00:00王文柳戴学梅
成才之路 2013年19期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环保意识”的教育目标。作为教师,要注重挖掘环境资源,以引导幼儿主动爱护植物为核心,举一反三,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体系,构建当代幼教新模式,助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保意识;成长成

新世纪初期,我国教育部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环保意识”的教育目标。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当代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这在中国工业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时代背景下是尤其重要的。培养环保意识要从幼儿做起,如何培养?如何构建有效的幼儿教育?对于新时期的幼儿教师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课题。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本文结合幼儿心理学相关理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为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助学生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一、环保意识培养与幼儿心理学相关性探究

笔者结合幼儿心理学相关理论探究了幼儿(3周岁~6周岁儿童)认知意识产生的动因。研究表明,幼儿认知意识与求生的本能是相辅相成的,准确地说,幼儿是在求生本能下开展认知过程,并由意识的形成而影响幼儿的行为。例如:对于新事物,幼儿从用眼睛观察到用手来触摸,乃至嗅、尝,这一过程对于大多数幼儿家长来说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所谓“屡教不改”,正是对幼儿行为的真实写照。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其本身对家长的“教”不会形成明确的认识,幼儿认知新事物的方法更多地体现了幼儿的认知本能,或者说,是求生本能,这正如春种秋收那样自然。

由上述而联想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喜欢摘取植物的叶子,乃至连根拔下来一探究竟;幼儿或害怕小动物,或喜爱小动物,有时会对小动物造成伤害;幼儿一分钟前可能还在乐此不疲地进行破坏活动,而一分钟后就可能酣然入睡……等等。在本能驱使下,要改变幼儿的这些行为诚然很难,然而只要能够抓住幼儿的心理,我们就能够有效改变幼儿的行为。这还需我们运用逆向思维来探究幼儿的行为,如幼儿会损坏东西,但有哪些东西是幼儿不会损坏的?为什么他们不会损坏这些东西?由此可见,环保意识培养与幼儿心理学息息相关,进而,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幼儿心理,才能制定有效的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策略。

二、充分挖掘环境资源,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1)逆向思维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形成动因。结合上节所述,幼儿的破坏性心理是来自天性,是幼儿的认知本能。而在逆向思维视角下,又有哪些东西幼儿不会破坏?或是毋须认知?笔者认为,是玩伴。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会爱护玩伴,究其原因,其一,玩伴是有生命的,其二,玩伴是幼儿的“朋友”。幼儿或许会损坏植物,但在幼儿心里,植物尚未上升到玩伴的地位。因此,幼儿教师可将幼儿这一心理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相联系,提升植物在幼儿心中的地位。

(2)挖掘资源环境,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环境资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上述认识下,教师需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让幼儿认识到植物与自己一样也是生命体,其二是要让植物成为幼儿的“朋友”。对此,笔者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帮助幼儿树立生命意识。在课堂上,笔者引用了“飞蛾扑火”的故事来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在课外,笔者让幼儿认识小蚂蚁的生命历程、让幼儿种植植物以及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让幼儿建立“即便是一棵小草,也是有生命的”深刻认识,从而进行全方位的“生命意识”培养。

第二,通过对比“人”与植物之间的差别,使幼儿认识“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并使幼儿形成保护生命的强烈愿望。如让幼儿认识医生职业,医生面对的是人类,作用是救死扶伤,而在植物界,我们都是医生,我们的任务也是救死扶伤,即帮助每一株植物健康生长。

第三,让植物成为幼儿的朋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分别在课室以及操场上与学生们共同栽植了一些植物,并鼓励学生们在家里也种植一些简单的小植物,如绿萝、水仙、芦荟、仙人球等等。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让这些植物成为伴随幼儿成长的一部分,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与自己共同的成长历程,从而使植物与幼儿成为“朋友”。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

综上笔者所论述的对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笔者认为,首先,在上述看似与环保意识培养毫不相关的几项工作中,事实上蕴含着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全部要素,如让幼儿认识什么是生命,以及通过生命意识的确立而培养幼儿的爱心,而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才能衍生出相应的环保意识。其次,幼儿教育不仅体现于课堂之内,笔者认为教材之外的所有资源都可成为环境资源,而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更是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重要举措。

在幼儿成长的历程中,环境与幼儿个性、心理和思维的定性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让幼儿仅仅面对着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更不能让幼儿仅仅感受到呵护,而更多的,是要让幼儿走出空间的束缚,走向大自然,接触与认识更多在未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积累起广泛的爱好与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幼儿的爱心,使幼儿树立起最初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成长成才,以应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张雯.幼儿的绿色环保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2).

[2]巢林.多位一体共同推进幼儿启蒙教育——以培养幼儿环保

意识为例[J].小学科学,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