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情感表现提高学生歌唱才能

2013-12-29 00:00:00苏魁
成才之路 2013年19期

摘 要:歌唱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教学中,要重视情感的表现,以提高学生歌唱才能。歌曲的情感基调是客观的,它需要演唱者在挖掘词义的同时掌握感情的基调,同时进行二度创作,通过演唱者自己的理解,高度概括出主题所要表现的内容,更好地为歌唱服务。

关键词:歌唱教学;情感表现;歌唱才能

歌唱,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表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以提高学生歌唱才能,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内容。本文以《情歌》为例进行论述。

一、歌剧《苍原》的剧情背景

《情歌》是歌剧《苍原》的主题曲。歌剧《苍原》由黄维若、冯柏铭编剧,徐占海、刘晖作曲。歌剧《苍原》曾获文化部“文化”作曲奖。《情歌》则随着女主人公娜仁高娃和青年将领舍愣俩人爱情故事的展开,贯穿全剧。

乾隆年间,居于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因不堪忍受俄国沙皇的暴虐统治决定举族向东方前进,返回中国故土。然而,在前行途中截获了一封向敌人告密的“羊皮书”,说是青年将领舍愣所为。艾培雷心怀不轨,借机散布了渥巴锡因爱她而杀害舍愣的谣言,并告之其父也是渥巴锡所杀。此时,娜仁高娃内心充满了迷惑与仇恨。

舍愣寻找着娜仁高娃。正当渥巴锡想向娜仁高娃表明自己虽然也爱她,但作为部落首领,他决心克制自己像兄长那样去爱护她时,清朝驻伊犁总督的手谕传到:要交出钦犯舍愣,方能落叶归根,只因舍愣曾杀死总督的舅兄。娜仁高娃为了表明回归中国故土的决心,情急之中扑向舍愣手中的尖刀自剜而死。全族震惊,舍愣痛悔,举族东归,“羊皮事件”,真相大白,艾培雷跳崖自杀。关键时刻,大清乾隆皇帝圣旨传到:赦免舍愣无罪。全族举旗欢腾。

二、如何正确演唱歌剧选曲《情歌》的艺术性

(1)需要扎实的演唱功底。人们在非艺术的活动中无论是说是唱都保持在一定自然发声的范围,但作为专业的声乐演唱者是需要经过科学发声训练的,歌唱中的技巧也是在声乐训练中慢慢掌握的。其实,歌唱中的“气、字、腔、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单单从歌唱中寻找短暂性突发技巧,将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情歌》中的几处大跳不是仅仅唱出来就行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演唱出来的效果让观众听了就像上跨步阶梯一样难受。气息与人们表现喜怒哀乐的情感有直接的关系。当气息力度不大,呼吸运动具有灵巧性时,它表现的应该是欢乐喜悦的内容,即为喜,喜气洋洋,气顺腔稳;当气息力度大,具有冲击性时,表现的应该是愤慨和满腔仇恨,即为怒,生气在胸,怒气难平;当气息时强时弱,具有明显差异性时,表现的是悲痛和伤心欲绝,即为哀,悲声抽泣,时断时续;当气息饱满,具有柔和性时,表现的应该是赞叹和喜庆,即为乐,欢天喜地,气盛声欢。人有喜怒,气有刚柔,随着情感的变化气息也要变化的。只有将情感和技巧融合,才能使艺术情感与声音技术得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挖掘歌词深层次的含义。有些演唱者拿到一首歌曲时看完调式、音高后就直接弹唱,容易忽略歌词中潜在的主题思想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表达。单看《情歌》A段中的“太阳升”“星儿落”“远行的人儿哟”“阿妹的心里话”这些文字的表面意义是很客观的,但作者却通过这些客观现象表达出女主人公对自己恋人朝思暮想的深度。“太阳升起,星儿落下”,这是多么晴朗的一天,展现给我们万里无云的美景,可是“远行的人儿”,阿妹有很多的心里话你无法听到,这一望无际的天空再怎么美也无心欣赏,更何况又是在不知真情的情况下误以为自己的恋人已死。但出于长期以来对舍愣的了解,女主人公坚信舍愣不会做出背叛部落的事情,她拿着舍愣的“血衣”,遥望远方,怀着极复杂的心情唱出了贯穿全剧的主题曲。如果不将这些文字深入化,就很难表达出真实确切的情感。

(3)体会作品每一段的情感基调。每首曲调都会有一个基调。《情歌》的A段节奏平稳悠长,演唱时较含蓄,B段的八三拍要唱出明显的舞蹈节奏来,唱出女主人公对炽热爱情的向往及赞颂,即使没有亲身体验,也要间接地丰富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加深自己对辽阔草原的印象,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内容,使歌曲主人公的形象与身份得到完整统一,歌曲的感情与主题得到完美发挥。

(4)完善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情歌》A段中长音的自由延长不是为了看演唱者的气息能撑多久,而是应该表现出文字所不能表达出来的伤感;应该唱出辽阔草原的“蒙味儿”,形成连贯舒展的旋律线条,在演唱时不能完全从字面的意思出发。这首歌曲的基本情调是明朗奔放的,但也有随情感变化而变化的因素,在演唱时切不要把它完全当作“放歌”来唱。A段结束后的间奏,既与A段形成了对比又为B段情感的奔放埋下伏笔,演唱时要在瞬间抓住情感心理的变化。B段的演唱要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赞颂,表达出女主人公对自己恋人的深情与信任,最后速度逐渐放慢,节奏也变得宽广而舒展,在充满幻想的情感中结束全曲。要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在细致情感基调的基础上,使女主人公形象丰满完整。

三、情感表现在舞台上的正确运用

(1)舞台上的语言美。舞台上的语言美,从声乐艺术的角度来说是将文字音乐化了的语言,表演者在舞台上唱的不仅仅是“词”,而是要通过唱词向观众表达什么“情”,什么景。节奏欢快的要唱出舞蹈的动感,节奏缓慢的要唱出抒情的美感,节奏悠长的要唱出内在的伤感。

(2)舞台上的形体美。舞台上的形体造型不论演唱者自身还是进入角色创造的动作都要富有一种美感,但千万不要过于夸张。曾经看过一场露天的“民美”选拔赛,那是我第一次听《情歌》。演唱者一出场,观众眼前一亮;一出声,赢来一阵掌声。可唱到“星儿落”时,她轻轻闭上眼睛,微微低下头,左手慢慢放到胸口,当时表现的不像是内在的伤感,倒像是心脏不舒服;唱“远行的人儿”时头突然抬起,与刘胡兰站在铡刀面前时的气势一样,令观众发笑。因此,演唱者在舞台上表演时既不要扭捏,也不能夸张。

总之,学生歌唱才能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而情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歌曲的情感处理中,挖掘词义,揭示主题能使语言的表情因素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扎实的演唱功底”“挖掘深层次的含义”“体会作品情感基调”“完善人物形象”等是有机结合,相互统一的。这样不仅有助于音乐旋律的发挥和表现,而且也是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创作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