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如何立足于化学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认识。
一、创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
基础
我们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创建一个和谐、自然、民主的化学课堂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学生和教师的“群言堂”。提倡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允许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多向交流。
如在教《氯气》这一课的内容时,我让学生先根据氯气的分子式,模仿前面学过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来分析氯气的一些物理性质。立马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有一瓶制好的氯气那是不是应该将集气瓶口朝上放?”我把问题交给全班同学:“他说的对不对,理由是什么?”经过分析讨论学生得到的结果是集气瓶口应该朝上放置,因为氯气比空气重。我及时给予肯定,并接着问学生:“氯气是有毒气体,假如发生了泄漏,你在场的话该怎样组织现场人员撤退?”经过热烈讨论后,有学生回答说:“我会让所有人用手头的东西捂住口鼻,然后尽快往高处跑,如果有大树的话,大家一起上树,这样就可能避免中毒。”他边说边做爬树的动作,滑稽的形象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我趁着学生兴致很高,接着发问让他说明理由,他说:“因为氯气有毒又比空气重,它会在低处流,所以就应该捂住口鼻,尽快往高处跑。”同学们听后都一致点头认同,我也报以赞许的掌声。在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形成这样轻松、幽默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有利于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这样自然而然地,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创新能力培养的切入点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氮气》一课时,我向同学们提出如下问题: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空气中的N2和O2为什么能够共存呢?假如N2中不存在N≡N叁键,世界将变成怎样?这样一问,将悬念留给了学生。这时他们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就油然而生了。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灵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引导学生勇于创新
解决一个问题,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者的一个技能而已,而如果能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就需要问题的提出者有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大胆提出疑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第一步。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提出疑问。比如在教《蛋白质》这一课时,有学生对《白毛女》这场剧中的杨白劳之死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喝盐卤能致人于死地吗?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同学们就杨白劳之死进行了小心求证,提出了以下几个假设:假设杨白劳喝了浓盐水会怎样?大量盐卤会怎样?喝了少量盐卤会怎样?喝了硫酸铜溶液又会怎样?问题提出后,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结合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了蛋白质的盐析、胶体的凝聚、蛋白质的变性的可逆和不可逆等问题,对物质的量变到质变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学的难点在轻松而激烈的讨论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注意从教学内容去挖掘,发现教材中可以质疑的因素,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在教材内容中发掘的质疑点,从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新现象,于社会生活中收获的新体验,都要经过细心的观察、认真的思维、耐心的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发现本质,有所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各种教学手段,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抓住教学关键、解决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各种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让学生通过准确深刻的直观感受,形成完整准确的理性认识,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例如计算机的储存功能可以为我们在分析化学计算题时迅速而准确地提供多题一解或一题多解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融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可以在教学中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在教学结束后布置一些能体现创新思维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完成《胶体的性质》的教学之后,给学生布置以下作业:“材料准备:鸡蛋一只,纯碱少许、白醋一瓶,碘酒一瓶。请运用这些材料制取半透膜。并试验溶液中的粒子:Na+、CO2-3、淀粉胶体能不能通过半透膜渗析。”这样的实验作业,材料简单易取,操作简便可行,学生兴趣深厚。学生在实际实验中通过蛋壳内膜获得半透膜,利用蛋壳提取碳酸钙,这样的化学实验他们在家中就可以完成。通过实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也是新时期教育者的工作重点。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更应立足于化学课堂教学阵地,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敢于探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化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