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将大课间活动与体育、艺术“2+1”项目进行有机整合,针对农村学校的现状不断创新,探索出让学生逐步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的“2+1”项目的活动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统一思想认识 ,营造良好实施氛围
项目工程实施之后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健康体魄,使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艺文化氛围,展现了学生阳光、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从而为学生身心健康、人生幸福奠定了基础。
二、规范运作流程,提高实施质量
(1)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先后召开学校领导及全体体艺教师会议,传达了实施该项目工程的意义和具体实施办法,广泛征求实施项目工程的意见和建议。
(2)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艺综合类课,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设置,确保体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的有效实施。教务处加强体艺类课的监管,教研组提高体艺类课堂教学的实效。
(3)向全校学生发放体艺特长调查表,并由班主任作记录和统计,获取学生体艺特长的首要资料,了解全校学生体艺特长的基本情况(有约20%的学生已有了体艺方面的特长,调查依据是学生的艺术考级、获奖情况、现阶段课外培训情况),提高了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2011年5月份,制定了“体育、艺术2+1项目”阶段考核表,在6月初对学生原有的体艺水平进行自我评定,本着学生自主参与、发展特长的原则,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对项目活动内容进行自选,并提出相应的阶段性目标,为下一次的阶段性考核明确了方向。
三、分工明确,部门联动,促进“2+1”项目的常态化
(1)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体艺教研组长、各年级组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实施方案的制订、分工、监管、总结。
(2)体艺教研组长是“2+1”项目的具体负责人,主要职责是活动安排、协调组织、资料汇编。
(3)体艺教师是“2+1” 项目的辅导者(这对体艺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运动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能力都提出了新的的要求),主要是指导训练,定期考核,等级评定 。
(4)班主任是“2+1”项目的组织实施者,主要是帮助学生选择项目,组织训练,协助学校收集、整理活动过程性资料,支持体艺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活动的开展。
这一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总体上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要求、有措施,一把手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抓,各部门分工负责,把责任落实到人,促进“2+1工程”的常态化。
四、有序实施,确保工程实施质量
“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作为一项体育、艺术教育的重大改革,涉及内容广泛,人员参与之众多,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条件下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调查摸底,有效整合。本着学生自主参与、发展特长的原则,在教师指导下,对全体学生进行项目申报,并依据学校及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效地整合,开设了田径、球类、棋类、跳绳、踢毽、书法、绘画、铜管乐队等8个大项共计14个小项的体育和艺术项目。
(2)根据学校开设的项目,同时依据教师的特长进行合理细致的分工。要求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三有”,即有计划(各教研组计划)、有活动记录(在备课本上开辟活动记载内容,记载好实施时间、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有考核评价。通过体育、艺术“2+1”项目的开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3)利用时间,认真实施。为了保证活动效果,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对学生课余训练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调控,学校整合了早操的时间和内容开展跑操活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共同合作,利用下午大课间组织学生进行各体艺选项的训练。
(4)学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在制度上给予保障,并加强检查,保证效果。学校将对体艺专职教师的活动记载情况、学生过程性材料进行统一检查,期末统一建档保存,使课外艺体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地促进活动的持续发展。结合“2+1”项目,每年学校均举行一次师生体育艺术节,尤其是2011年11月校第四届体育艺术节,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项目,每位学生至少参加3个项目,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了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艺技能,提高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