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理论知识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把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与色彩的关系,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
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过程:
(1)设疑提问,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无色的,那将是什么情景呢?生: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自由讨论发言)师:对,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美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里。那么在生活中,色彩如何搭配才能让我们感觉到美的享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搭配》。(设疑导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师:首先我们来了解有关色彩搭配的一些知识。请大家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有关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色相就是色彩的名称,同时也是各个颜色的相貌和倾向。例如红、黄、蓝等。通常用色相环来代表光谱的基本色彩,常见的色相环多由12色组成。
明度:色彩的明亮度叫明度。明度最高的色叫白色,最低的色叫黑色,它们之间按不同的灰色排列,显示了明度的差别,有+W8TBSVy8mnholz6V6PW+Q==色彩的明度是以无色彩的明度为基准来判定的。
纯度:纯度指色彩中色素的饱和程度。色彩的相对纯度取决于在色彩中加入黑色、白色或灰色的多少。
色彩的主要搭配方法:人们通过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主观地调整色彩之间的关系,以满足功能和审美两方面需要的行为即色彩搭配。
方法:
色相对比:不同的相貌的色彩被运用到一起会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能够吸引人的关注。
同类色调和:同一色相的色彩进行变化统一,形成不同明暗层次的色彩,是只有明度变化的配色,给人以亲和感。
类似色的调和:色相环上相邻色的变化统一配色,如红、橙、黄、绿等,能给人以融合亲近感,可以构成平静调和而又有一些变化的色彩效果。
对比色的调和:色相环上处在对应的或接近对应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其在色相、明度、纯度上都相差较大,给人以强烈鲜明的感受,如黄——紫,红——绿等。
纯度对比:色彩鲜艳即纯度高,反之纯度低。
暖色调搭配: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这种搭配能给人以热烈、温暖、激情等感觉。
冷色调搭配:是以蓝、绿等冷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能给人以清凉、冷静、亲和的印象。
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运用它互相分析讨论。
(通过以上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3)分析讨论,巩固知识。生:运用所学的色彩三要素及色彩的搭配方法来分析书中的范例,试着说一说这些例子为什么好?并引申到自己收集的实例,依次推断出什么样的色彩搭配比较成功?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色彩搭配?师: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如运动服装给我们感觉多为比较鲜艳,它在色彩搭配上运用的是什么方法?穿着运动服装去听音乐会好吗?节日前布置一个联欢会的环境,用什么色彩搭配更能突出喜庆欢快的气氛?用同样的手法布置会议室合适吗?生:互相分析讨论,大胆发言。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随时点拨,得出接近成功的结论)
(4)欣赏图片(图略)。师:多媒体展示一些色彩搭配的实例。生:分析设计师采用的手法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
(让学生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实验过程,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对色彩搭配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5)教师小结。师:好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是需要认真学习、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的。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色彩感受和表现能力是学习色彩搭配的最好途径。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充分地去体验它、享受它。
(点明学习本课的重要意义,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徐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