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现实性应用

2013-12-29 00:00:00徐亚琴
成才之路 2013年24期

笔者从事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工作数年,在日积月累的教学过程中渐渐总结出:职业学校的学生物理基础薄弱,除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外,更多的是缺乏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所以学习起来普遍感到枯燥乏味。鉴于这些特点,本人一直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致力改进教学方法,开拓教学思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其中注重学科知识的现实性应用就是促进物理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是笔者几年来渗透于教学的几个典型实例:

实例1:怎样运输鸡蛋

在讲到《效果力之压力》时,为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我立即想到了生活中最常见的鸡蛋,由于我毕业后在外地工作,每逢回家探亲离家时父母总是要装一些家里土鸡生的鸡蛋,因为鸡蛋易碎,所以每次运输问题成了我们首先要考虑解决的。于是,我就想到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帮我想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让每一个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案,然后写在纸上。以下是部分学生提出的方案:①在盒子里放一些棉花,然后再把鸡蛋放进去。②把蛋放在塑料袋里拎在手里。③用纸包好,再放入袋子里。④找一个干净耐用的塑料袋,里面放入鸡蛋,然后在袋子外套一件坏衣服,另外上车后注意轻拿轻放。⑤多弄几层塑料袋注意厚一点的袋然后放在车上的地面上放稳定些。⑥用塑料袋装着,再在塑料袋中装入木屑花。⑦把鸡蛋放入布袋中,在布袋里放点旧布。⑧将鸡蛋放在铁制的罐里,罐子塞得紧紧的,其余空隙里放沙子,摇晃罐子不使鸡蛋动摇。⑨放在面粉里、水里、棉花里用塑料泡沫垫好。⑩放在塑料袋里,塑料袋底部放一些软的东西,然后把鸡蛋放一层进去,再在鸡蛋上面放软的东西,一层夹一层。

评析:同学们能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开动脑筋想出来诸多不同的运送鸡蛋的方法,虽然看起来方法多样,其实细细分析无不是利用了我们在《效果力之压力》里学到的物理小知识,从增大与鸡蛋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对鸡蛋的压强出发,达到了保护鸡蛋的效果。其实随着网购的加剧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所购物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势必对物品的包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电子、玻璃等易碎制品在长途跋涉中减少颠簸和损坏已经成为了物流和商家必须攻克的问题。

实例2:日光灯的应用原理

在讲到自感应用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由于自感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几乎无法理解,于是我给出了大家每天都接触的典型:日光灯。尽管是日常所见,但由于缺乏对生活的关注和对问题的思考,学生们仍然不能理解。怎么办?为此,我去电工实验室拿来几根碎日光灯管,针对具体问题让学生亲手尝试后再得出结论。

比如电流激发灯管里的水银蒸气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激发镀在灯管内壁的发光材料(荧光粉)而发光。

评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后,学生们不但激发了学习的欲望,还增强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知识。

实例3:全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在讲到《光的全反射临界角》时,为了让学生们对全反射现象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我放弃了传统实例“海市蜃楼”的导入(海市蜃楼虽是奇观,可离他们毕竟可望不可即,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首先,我按照课本上介绍的实验装置让学生们观看光从水里射到水和空气界面的情形。然后,我通过转动入射光处的镜子M分组演示了入射角逐渐增大过程中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光强的明显变化,让学生们亲眼看到了全反射的发生,并由此总结得出了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及临界角的存在和计算。学生们有了这样一次亲身体验后,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接着寻找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就水到渠成了:炎热夏天午后看似“淋湿”的路面、夜晚自行车尾灯的反光、夜里随处可见的反光路牌路标、啤酒液体中分外明亮的气泡、潜望镜等。最后,我介绍了光导纤维的结构以及在医学、国防、通信、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如医用内窥镜、胃镜、光纤宽带、光纤输电等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真实实例。

评析:本节课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和例举真实场景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提高,真正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置身于物理情境中主动地、快乐地接受物理知识,较好地提升了中职物理的课堂效果。

小结:物理本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其理论性和抽象性极强,但它的现实性应用又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们虽能时刻享受着物理知识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可却很少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通过在物理课上渗透物理知识点的现实性应用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理解,更是触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因此,我会将现实性应用长期渗透于中职物理教学中,让我们的学生更加爱学物理,更加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