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在各地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和计算题出现,而又以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占多数,选择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查:电磁感应的图像问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知识的综合问题、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谈一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复习时我先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常见到的题型都会以图中涉及到的物理情景出现,矩形、三角形、圆形线框匀速穿过匀强磁场,导体棒在导轨上滑动,当然导轨可以水平、倾斜、竖直放置,磁场一定会与导轨垂直,图中最下面的矩形框代表,线框不动,磁场在均匀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这样,学生心中先有了基本的物理情景,再总结题型及解题思路就不难了。
第一类问题: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
让我们先看一个比较简单的题目,例1:如图2,闭合直角三角形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匀强磁场区域。从BC边进入磁场区开始计时,到A点离开磁场区为止的过程中,线框内感应电流的情况(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是图中的( )。
此题目的答案应该选A,可以应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框切割磁场的有效长度的变化,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上面的题目是关于感应电流的判断,这也是最基本的判断,实际考查中还会涉及其他的物理量,比如电压、安培力、功率等,在此不一一赘述。我们要通过题目,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图像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及注意问题。比如:①注意题目中正方向的设定,各物理量的方向是否发生变化;②基本物理量的选择常采用“排除法”,特殊位置“对照法”;③特殊位置通常是物理量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的转折点。④涉及力时,要正确受力分析;⑤涉及电路问题,要画出等效电路图。
第二类问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知识的综合
先看一个典型题目,例:半径为a、右端开小口的导体圆环和长为2a的导体直杆单位长度电阻均为R0。圆环水平固定放置,整个内部区域分布竖直向下的匀强磁着场,磁感应强度为B。杆在圆环上以速度v平行于直径CD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杆始终有两点与圆环良好接触,从圆环中心O开始,杆的位置由θ确定,如图3所示,则( )。
A.θ=0时,杆产生的电动势为2Bav
B.θ=π/3时,杆产生的电动势为Bav
C.θ=0时,杆受的安培力大小为(2B2av)/(π+2)R0
D.θ=π/3时,杆受的安培力大小为(3B2av)/(5π+3)R0
审清题意后,画好等效电路图,电阻的阻值是棒左侧导体的电阻,题中说明圆环右端开口,所以,并不是个并联结构,正确答案是A、D。
我们应该让学生总结规律,那么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就是:搞清等效电源→画等效电路图→应用电路规律。
第三类问题: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这一类问题综合性更强,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扎实,我们先看一下2012年山东高考理综卷的第20题,如图4所示,相距为L的两条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上端接有定值电阻R,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将质量为m的导体棒由静止释放,当速度达到v时开始匀速运动,此时对导体棒施加一平行于导轨向下的拉力,并保持拉力的功率恒为P,导体棒最终以2v的速度匀速运动。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不计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P=2mgvsinθ
B.P=3mgvsinθ
C.当导体棒速度达到V/2时加速度大小为(gsinθ)/2
D.在速度达到2v以后匀速运动的过程中, R上产生的焦耳热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C。仔细审题,弄清楚电源、电路结构后,就要对棒进行受力分析,如图5,画出图示,之后分析运动,即棒做加速度减小的的加速运动,最终匀速,列出平衡方程,mgsinθ=B2L2V/R,施加拉力后,最终匀速,有P/2V+mgsinθ=
B2L22V/R即A正确,对于C项列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对于D选项,我们要帮助学生分析棒下落过程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即棒的重力对其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外力对棒做正功,对应外界能量减少;安培力做负功,回路中产生了焦耳热,而在匀速运动之后,动能不变,但安培力做负功,回路中仍有焦耳热产生,同时重力势能减少了。
在电磁感应中,教师要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其他形式的能是通过导体棒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成电能的,进而电流做功产生焦耳热。当然,学生也要对其他功能关系熟悉,并明白能量守恒的定律。
总之,在高三复习时,可以将电磁感应的知识分为以上三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将这些思路方法灌输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通过各种题目,在我们的引导下自己总结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物理知识,也就能把物理学的各类知识迁移应用,体会到物理的逻辑魅力。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