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工学校从教的这几年,我在实践中运用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后,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自主交流探讨,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当授课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种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升的不仅仅是成绩,他们的学习各项技能的本领也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释放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从课堂中体会到社会跨度的零距离。在我的授课中,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中的细致的观察和热烈的讨论分析,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由此可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引导者和旁观者。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都是“满堂灌”,学生听进去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学生吸收了多少更是无法验证。可以说,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育,无法让学生真正地表现出自己的本性。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要完全自己学习,教师就要舍得放手,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争论、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交流找答案,体现出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如在授课过程中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后,学生会用自己的方式获取知识,很多和语文关联的知识他们都会在质疑探讨中解决明白。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学生们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每个人都很有成就感,对学习其他课程也更有积极性了。
二、颠覆传统的教与学的角色
对于传统角色的转换是必须要改变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教师唯恐学生不会,唠叨的越多,学生就越会产生逆反心理。自从我转变了这种观念后,便意识到太强势地灌输的老师并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虽然有些教师一厢情愿地承担了所有的课堂任务,可是学生并没有按照他们设计的走向发展下去,很多失败的课堂不言而喻。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得到发展,只要教师重新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有效的激发和引导,交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找到驾驭学习的途径,就会使学生有超长的发挥。通过我长期的经验积累,学生开拓了学习思路,课堂的那点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自主地去探究学习。
三、将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课堂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找到了自信与快乐,他们在自己研究和探索发现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成果是欣喜的。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优点,多给予他们鼓励,在慢慢地培养中就可以看到他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当今社会发展是极其快速的,当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语文知识的延伸,教师就不能错失这个机会,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在感受时代变化的时候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感触多了,他们的语文知识面也就越来越宽了。学生没有行万里路的机会,但是有读万卷书的时间,当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触动了心弦,自然会有感而发,并通过自己的观察而有所领悟,考虑问题也会变得更周全。在课堂中,我会让一些学生谈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真知灼见。如在学习了《诗经》后,学生会通过互联网去了解《诗经》所涉及到的地理范畴,同时一些辅助的地方的风土人情也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论语》的时候,学生们自己制作课件,充分领略出了孔老夫子的魅力所在,体验到了当时环境下的那份心情。语文常识的积累,正是通过学生的不断拓展得来的。
四、语文知识搬进工厂
技校的优势就是学校、工厂相结合,在学生走进校厂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这种实践,不仅能让学生有真正的体会,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在劳动与学习之间,也就是说在“做”与“学”之间会有一个“瓶颈”。不要小看“做学问”,只有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并从劳动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学生在工厂学习知识”的目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把对工作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知结合起来,多姿多彩的内容会让学生耳目一新,使他们的语文学习更富有情趣。当课文展现出来的时候,学生脑海中便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真实画面,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近年来,我校积极拓展语文的自主学习模式,并结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构建了让学生尽情发挥的实践平台。而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语文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