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定标培养优秀人才

2013-12-29 00:00:00徐华
成才之路 2013年24期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教学活动就是对其教学目标的追求过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就成了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培养优秀人才呢?笔者的体会是:从课程的整体、知识结构、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优化组织教学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一、 从课程整体出发,优化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按远近大致可分为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最终目标是学习一门课的总目标,是国家制定的;具体目标是每一章或每一节的具体行为目标,是教师制定的。具体目标的制定要从课程的整体目标出发,从全局出发,优化组织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机械制图的第二章是几何作图。几何作图是绘图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是本章理所当然的教学目标,但也要处理好看图与绘图的关系。该章所画的图是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实际上就是机件的轮廓图(可见性的一个视图),因此,绘制平面图形就是绘制机件的一个视图。绘图首先要分析平面图形的线段及尺寸,对三种线段的分析就是对机件轮廓图形状的识看,对定位尺寸及定形尺寸的分析就是对机件轮廓的尺寸基准及尺寸的识看。也就是说本章的重点是作图,但也涉及到了读图的知识,教师要从制图教学的整体出发,抓住这次机会,将培养学生初步看图能力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而不是认为这个不是重点,便蜻蜓点水,点到为止。

如此定标,提早了读图的启蒙教育,为以后学生系统的学习读图打下了基础,有助于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 从知识结构出发,优化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制图的教学内容前后是有一定联系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理清各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打破传统学科课程和课程体系框架,根据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对所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将有关知识点进行归类、衔接,组合成知识链;再按系统结构原理和知识延伸发展关系,找出联结点,将各主干知识链和分枝链拼接成知识体系,优化组织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制图教学中,圆球投影的学习是一个难点。球的三面投影都是圆,而学生往往弄不清这三个圆是位于球上什么位置的素线圆的投影。实质上,回转面的投影只要画出其轮廓素线的投影即可,关键是要搞清什么是轮廓素线。这个问题在讲第一种回转体的投影——圆柱的投影时就要解决。所以讲柱面投影时,不是就柱面论柱面,要吃透教材,设置一定的教学程序,在掌握柱面投影的同时,确定的教学目标中应有这样一条: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轮廓素线的概念,从而为其他回转面(包括难点:球)的学习埋下伏笔。

如此定标,不仅可以解决难点,而且将教师认识到的知识结构转化成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也能较透彻地理解教材。

三、 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优化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刚刚进入职业高中,还没有学立体几何,空间想象力也较差。因此,教师要从学生这一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充分感受与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激活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优化组织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例如制图教学中,教师在讲完三视图的作图方法和步骤后,要求学生会应用“观察法”画立体的三视图。而部分学生由于空间想象力差,看不懂立体图,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右图:

平面C明明是正垂面,垂直于V投影面,V面投影积聚成线。有些学生却认为该面对V面是倾斜的,V面投影为框。这时,教师不要强求学生一定要看懂立体图,这个问题在后面学习了点、线、面的投影后自然就会解决了。所以,在这个阶段,只要学生会根据模型画三视图就行了,目标就算达到了。

如此定标,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给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积极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表现,提高认识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也得以顺利开发。

综上所述,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是实施目标教学、沟通各种知识内在联系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将要学的知识纳入自己已有认识的有效方法。同时,教师的教学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优化教学内容,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就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而培养优秀人才。

(江苏省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