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教书育人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练

2013-12-29 00:00:00石峰
成才之路 2013年24期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合作环境的营造者、合作技能的传授者、合作效果的评价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教练。

关键词:教书育人;小组合作;合作环境;合作技能;合作效果

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教学工作只有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事情,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将由课堂教学中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其角色内涵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究竟如何定位呢?我以为,教师是合作环境的营造者、合作技能的传授者、合作效果的评价者,简言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教练。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教师要成为合作环境的营造者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天、地、君、亲、师”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关系将师生关系定为支配和被支配的不平等关系——师道尊严。学生唯老师是从,甚至不问对错,而且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害怕说错做错受到批评、指责。学生对教师已经由“敬”发展到了“畏”。课堂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第一场所,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而学生对教师的“畏”,不仅影响了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更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的发展。要改变这种学生见到老师就像老鼠见到猫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营造一个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的学习氛围。

二、教师要成为合作技能的传授者

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是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什么是小组合作技能呢?小组合作技能是指学生与他人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所需要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获取他人信任的能力等。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成效,教师必须将这些合作技能有目的、有顺序地传授给学生。

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掌握的合作技能越多,运用得越频繁,小组合作性学习取得的成绩越大。其次,在每次分组学习前有目的、有重点地教给学生一种合作技能,并鼓励学生在随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练习实践,逐步达到运用自如。

(1)组织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要求学生从以下几点做起,以锻炼其组织能力:①能用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品质和团队精神感染周围的人;②尊重每个组员,愿意听取他人意见,民主意识强;③以身作则,带动组员互帮互助;④帮助组员维持良好的学习体验,发挥最大潜能;⑤能够代表小组将观点、结论准确地汇报给大家。

(2)表达技能的传授与培养。为了让每一个组员都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的观点给他人作详尽的解释和说明,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积极的倾听是交流的前提。如何学会倾听呢?教师要让学生听时抱着欣赏和学习的态度,注视着讲话人的目光,全身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感受。同时,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要点,理解意思,并适时适机给谈话人以赞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所以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谈话时能围绕中心问题谈,抓住重点讲,不断改变叙述的方式,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3)沟通技能的传授与培养。在交流中,当个人的观点、结论与其他同学不一致时,往往会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做到:认真耐心听完每一个人的意见,要善于从别人的谈话中受到启发;围绕中心问题学习,吸收他人的意见分析自己观点、结论形成的过程,真正理解每个人的立场和看法,以形成共识。当最终观点不一致时,要教学生会运用“礼仪”这一良好的沟通手段,尊重对方,不伤害彼此的感情,可暂时保留不同意见,留待以后进一步学习和探讨。

(4)获取他人信任的技能传授与培养。心理学告诉我们信任是促进性相互作用的核心动力,在合作情境中能得到发展。如何获取他人的信任呢?教师要让学生做到时时处处以对他人有益的方式行事,尊重人、善待人。尤其是要让学生明白对合作伙伴中的暂时失败者,不能嘲笑,要以朋友式的友好态度真诚地帮助他们走出失败的阴影。那么,此时自己自然而自然就成了值得大家信任的人。

三、教师要成为合作效果的评价者

各小组成功地完成了合作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地对学习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及相互间合作的好坏进行评价,还要立即总结学习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要点,以强化学生的学习。

(1)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在需要进行阅读的语文、思品、社会课上,教师可让各学习小组汇报员汇报本小组的学习结果,也可以出示事先设计好的一些问题,抽各小组代表回答,以检查学生们对课程任务的理解程度。教师要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要根据各小组成员的进步变化情况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

(2)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了有效地提高与改善合作,教师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分析本小组合作的好与坏,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合作技巧,效率如何,还需要怎样改进等。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反思刚刚结束不久的合作性学习过程:自己在帮助本小组成功完成学习任务中作出了哪些努力,是怎样帮助其他同学做得更好的,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下次争取做得更好。

总之,只要教师能够明确其在小组合作性学习中的角色内涵,真正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就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从而实现小组合作性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等.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韩宝枫.谈教学中的“合作式学习”[J].北京教育,2002(4).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十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