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实验教学语言的应用

2013-12-29 00:00:00李燕燕茹官璞
成才之路 2013年24期

摘 要:实验教学语言在实验教学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教学语言分为教学口语和教学态势语,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验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应用。实验教学的成功,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实验教师应根据实验教学语言的特点,在实验课堂上合理科学应用实验教学语言,努力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验教学语言;教学口语;教学态势语;应用

一、实验教学语言的分类及重要性

实验教学语言是指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实验教学中的语言应用是否得当与实验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验教学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语言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教学语言,称为教学口语;二是通过动作表达的非口头因素的语言,称为教学态势语(表情、姿势、眼神等)。实验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应用。根据实验教学语言的特点,在课堂上合理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渗透,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实验教师也应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二、实验教学语言的特点及应用

(1)实验教学口语的特点及应用。教学口语能力是一个教师基本素质的标志,它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作为实验教师,必须了解教学口语的基本特点,把握教学口语的应用规律。

①规范性。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达到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使用汉语普通话授课,语音要正确,吐字应清晰,不能南腔北调,乱造词语。标准的普通话教学不仅能够加强课堂效果,还使学生在普通话的环境中得到语感的熏陶,对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几名50岁以上的教授虽然教学经验与临床经验都非常丰富,但是他们不会讲普通话,一直用当地方言给学生讲课,外地学生大部分反映听不懂,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了教师的个人形象。现在全国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作为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更应该率先用标准的普通话为学生讲课。

②学科性。教学语言所传递的是某个学科的教学信息,因此,必须正确运用医学的专门用语和专业术语进行教学,一说就懂有利于交流。所以,运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是教学语言学科性的最基本特点,也是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如果使用医学术语不规范,可能会出现讲授内容错误与误解。

③通俗性。有时为了使讲解生动有趣、学生易于接受,在规范使用医学术语的同时也需要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但是,这种语言仍然应该是优美的,不失学科性的语言。因此,教师在讲述中应把俗称与医学名称结合起来,正确地运用专业术语,达到简洁、通俗、易懂。

④简明性。实验教学语言的简明性是由教学活动的特定环境和表达方式所决定的。实验课上教师的讲解必须简明扼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冗长的讲述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厌学的心理,还会占用学用动手操作时间,影响实验课教学效果。因此,实验课上的重点内容与注意事项必须讲清、讲透。

⑤节奏性。教师讲课的语言节奏,要根据实验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绪进行巧妙地控制和调节,快慢得当、高低适宜、抑扬顿挫。当讲到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教师的语言应慢,语气加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思维,加深印象,帮助理解。当课堂秩序出现混乱时,教师可有意变换声调,压低嗓门,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讲课的内容上来。

⑥启发性。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的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在实验课教学中应适时把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时机,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蛙心搏动与心搏起源分析实验中,教师示教进行斯氏第一结扎时有意在蛙心房侧保留静脉窦组织残留,出现了心脏没有停跳的现象。这时教师提问:心脏没有停跳的原因是什么?正确的蛙心结扎部位在哪儿?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2)实验教学态势语的特点及应用。实验教学态势语是实验教学重要手段,是教学口语的补充,有时会比教学口语更为形象、生动。运用眼神、手势、表情、动作等,能补充口语的不足。在实验教学中,教学口语与态势语配合使用,可以加强实验课教学效果。为什么教学语言特别是态势语这么重要呢?美国心理学家梅拉经过实验得出一个公式:人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的语言+38%音调+55%面部表情。可见,态势语对实验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学态势语是教师教学观念、知识功底、教学技艺、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赋予了课堂无限的生机和个性。

①直观性。有些实验内容,通过口语或文字,学生不甚明白其意思,而通过教师的态势语,便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如外科手术打结训练,教师在讲解什么是真结,什么是假结的同时,使用外科手术打结训练器,辅以规范的打结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外科结有一个直观性的认识,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又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②展示性。实验教师的外表修饰、风度姿态在课堂上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教师的着装打扮体现了教师的品味、审美观,良好的教态展示了教师的内在素质和文化涵养。如果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身着整洁的工作装,教态自然大方,气质优雅,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而教师正确娴熟、轻松自如的示范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真操作。教师通过具体的示范或演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我应该怎样去做”,或“就这样去做”,而不是教师单纯用理论在那里讲“我们应该怎样做”,以“眼见为实”去替代“耳听为虚”。

③暗示性。教师恰当地运用眼神、手势等态势语言,在实验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暗示,能使学生明白老师的意思,从而使课堂保持良好的纪律和秩序,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亲切、信任、鼓励性的目光与手势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在实验中对于自己当前的操作是否正确拿捏不准,是否可以进行一步操作时,教师适时地对操作正确的学生投以亲切、信任的目光,并轻轻地点头示意,会增强他们实验的信心与热情,使他们立即心领神会地顺利进入下一项操作。对于有意违反操作规定或有意损害实验器材的学生,教师投去不满的眼神,并轻轻摇头示意,学生就会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产生负疚之感,很快地纠正过错,即使学生本人还没注意到,旁边的同学也会很快作出反应,帮你提醒,从而使那位学生纠正过错。这样做既达到了教育目的,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还减少了因训斥而浪费的时间,从而让学生感觉到你的真诚与友善。利用这种手段,能使课堂秩序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完成。

④交流性。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会使教学信息得以顺利传递。世上最会说话的莫过于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师生间的目光接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交流,双方丰富的内心感情可用眼睛巧妙地传递和表达,学生通过老师的眼神既能看到鼓励、期待与赞赏,也能看到责备与暗示。因此,目光交流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实验教师在示教时,学生围在其周围,教师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安排学生协助完成实验,这样做既体现了学生的自身价值,又拉近了师生间心理距离和空间距离。在操作辅导过程中,教师带着真诚的微笑注视学生操作练习,面带微笑地纠正学生的动作,这无疑会给学生以鼓舞和安慰,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⑤职业性。医疗行业具有特殊的职业性,以后要担负起救死扶伤的伟大职责。因此,在实验课堂上,教师要进行职业渗透,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教师应要求医学生进入实验室一定要穿白大褂,因为学生身着整洁的白大褂,既对今后自己的职业有了清晰的定位,也体现了医务人员严格的纪律要求和严肃的工作作风,有助于他们良好医德医风的养成。教师还应要求医学生在实验课上模拟医生与患者的角色,同学之间互相充当检查者和受检者,体现出合作精神,甘当“配角”,在操作中检查者要充分体现出对受检者的关心与尊重。如在做动物实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操作时应轻柔规范,尽量减轻动物的“痛苦”,不能用手术刀在动物身体上乱切、乱划,要体现一名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仁心仁术”,进而上升到将来对病人的关心爱护。

总之,实验教学语言是贯穿实验教学过程的一根导线,实验教师必须下苦功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教学口语和态势语两者自然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以进一步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增强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高素质医务人才。

参加文献:

[1]李金湘.锤炼语言艺术 赋予课堂生机[J].新作文,2010(1).

[2]王玲.态势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

[3]朱琦.浅谈态势语对医学生的重要性[J].新课程研究,2007(10).

(陕西省商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