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地处江苏南部,是苏、浙、皖三省的交界处,位于沪、宁、杭城市三角的中心带。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宜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动力,初步实现了独立建制、独立人事与独立财务,但各乡镇成校之间的发展依然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基于此,借鉴普通教育成立办学集团,实行结对帮扶的做法,在乡镇成校之间开展结对帮扶,在促进强者更强、弱者优化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与普通教育的结对帮扶相比,成校的结对帮扶不论在目的、方式还是帮扶的途径、举措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更多的是通过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模式、师资流动互换培育等方式促教育质量的提高。而后者更多的是在培训项目的选定、示范基地的建设等方面促进办学内涵的优化及办学事业的拓展。笔者试图以该市为例,梳理并分析出成校结对帮扶的方法及思路,从而培养优秀人才。整体而言,要以“瞄准项目逐一突破,夯实内涵注重实效”为帮扶原则,以“帮扶一项,落实一项,完成一项,提升一项”这“四个一项”为帮扶主线,切实开展帮扶工作。
一、健全脉络,加强管理,落实帮扶工作的保障力
成人学校的“结对帮扶”工作不能仅仅看作是提升被帮扶学校的一项常态性工作,更应该当作是提升帮扶学校自身、挖掘内涵、拓展事业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在帮与被帮之间确立携手共赢式的帮扶模式。因此,在开展帮扶过程中,要建立并不断健全帮扶的保障体系。
(1)要切实做到确保“四有”。在开展帮扶工作过程中,帮扶双方首先要确保组织上有领导,成立由双方校长参与的专项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其次要确保实施上有计划,根据双方的优势、地理位置以及本土资源,科学制订翔实的结对工作实施方案;其三要确保过程上有落实,瞄准每阶段的工作目标,出台工作举措;其四要确保检查上有考核,注重成果的显性与隐性结合并与相关的考核标准、细则相融合。通过确立“四有”帮扶思路,帮扶双方才能确保该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与推进。
(2)要有效实现“三个转变”。在开展帮扶工作各个阶段中,帮扶双方尤其是帮助者这方首先要转变观念,变“小家”为“大家”,有效实现两教育中心资源的共享;其次要转变思路,变立足帮者本土资源为立足帮者与被帮者双方本土资源,有效寻找突破的项目、互促的基点;其三要转变方式,变一般性的交流沟通为专题性的集中研讨、分析,有效实现帮扶问题的解决与项目的推进。通过“三个转变”,不仅要帮扶对方,而且让双方的视野不断得以开拓,内涵不断得以挖掘,思路不断得以创新。
二、注重调研,由浅入深,维护帮扶项目的科学性
“结对帮扶”工作不是一种口号,也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一种运动,而是一种常态化的全面性、开创性工作。为确保科学化地推进,帮扶双方应该确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帮扶思路。
(1)注重调研,了解面上情况。自结对帮扶以后,双方应该举行若干次的共同调研,对被帮成校的概况、人员状况、培训项目、发展方向等逐一了解;对被帮成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结构、人口总量、发展趋势、政府支持等情况要有深入的把握。
(2)寻找结症,切准发展瓶颈。通过调研,双方要共同寻找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一般而言,乡镇成校发展的瓶颈可以归结为:年龄结构偏大,制约着思路的拓展;培训项目单一,制约着事业的发展;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学校自主式强大;政府关注失衡,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而这些问题,又相互融合,形成问题链、问题群,严重束缚着被帮学校发展的步伐。
(3)针对问题,确立帮扶项目。通过调研与问诊,帮扶双方要确立科学化帮扶的若干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是带领共同学习理论,力求思路的开拓;构建政府之间的媒介,开辟新型培训途径;注重服务方式的沟通,引领三类业余学校;提供对应的资源支撑,逐步推进基地建设等。
三、紧扣项目,逐一突破,确保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自确定帮扶项目后,为保障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帮扶双方要按照“化难为易,逐一突破,有虚转实”的要求,特别注重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1)以学习为抓手,不断转变教育服务观念。首先是携手共同学习。帮扶双方可以以相互走访的方式,围绕《社区教育概论》、社区教育培训途径的拓展、社区教育的服务形式、成人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等多个专题,开展结合双方校情的集中学习与研讨。其次是送教上门学习。结对帮扶领导小组中的核心成员,可以专门到被帮扶学校,专门针对地域特点、经济结构、培训现状、发展方向等内容,结合帮扶学校的具体做法以及其他县市成人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开展学习、研讨与商议。其三是“一对一”带培学习。围绕帮扶双方的师资数量,结合各自的师资特长,紧扣学校管理、教学研究、校园文化、培训事业、项目拓展、档案管理等方面,开展师资的“一对一”带培学习。通过网状式、多渠道的学习,采用读、学、议、思、写等学习形式,能有效转变被帮扶对象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培训思路的拓展,同时也实现了双方教师业务素养的跨越式提升。
(2)以拓展为目标,逐渐培育各类培训市场。多元化、多形式培训,是乡镇成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单一化、传统型的培训项目若不有效拓展,其路将越走越窄,事业将越做越小。据此,首先,要积极帮助培育学历培训市场。一方面,帮方可以借助自身已有的资源优势,为被帮方学校打通与高校“零距离”对接的学历培训通道;另一方面,帮方甘作媒介,邀请当地政府分管教育镇长出面,与被帮方政府协调,取得被帮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关注。通过从中协调与沟通,就学历培训工作得到被帮方学校所在镇政策上的倾斜,该镇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并下发到了各个村、企业、居委会。其次,积极帮助拓展其他培训项目。帮方利用本身已相对成熟的诸如建造师培训、电焊工培训、等级工培训等培训项目,将对应的培训通道介绍给他们,将对应的培训经验传授给他们,同时有效地把两镇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双向互动多赢”式的培训项目拓展与潜在生源共享。
(3)以资助为手段,有效推进中心基地建设。“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是乡镇成校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被帮方可以利用原有的土地资源、种植优势,形成示范基地的雏形,但受资金的约束、技术的匮乏、运作流程的生疏等影响,未能有效发挥基地的功能。基于此,帮方首先是可以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用于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品种的改良。其次是给予技术资助,对该基地农作物种植进行前期的研究及实验。通过实验,提升农作物的发芽率并尝试将产品进行推广。其三是给予运作流程的尝试,双方结合被帮方向旅游区逐渐发展的趋势,向基地内无偿提供了一定的农村动物进行套养,开展生态养殖。这一方面借助帮方基地的运作流程,让被帮方进行体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即将成为旅游区后的基地运作提供了先行实践的保障。
(4)以带培为载体,务实引领三类业余学校。帮方首先是利用师资优势,帮助被帮方开展三类业余学校进行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力求实现“更新及时,内容充实,主题突出,设计美观”的目标。其次是传授已得经验,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等科学的做法落实于被帮方对三类业余学校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力求双方对业余学校的管理逐步向着“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教学、统一教材、统一证书、统一时间”的发展方向迈进。
综上所述,在乡镇成人学校的帮扶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向着“组织有保障、管理有举措、项目有拓展、事业有发展”的方向迈进,从而培养优秀人才。
(江苏省宜兴市新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