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社会思维形式是社会思维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于社会思维形式的研究,目前我国学术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如卢明森同志所说:“到目前为止,对于社会思维的基本形式还没有什么探讨,可以说它是社会思维研究中的空白。”他提出了教育、传播交流、讨论、决议等四种社会思维的基本形式,并认为“这是社会思维学研究所必须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笔者赞同这一看法。
1. 对话沟通
社会生活是极其复杂的,时时处处充满着矛盾。人们处于社会关系的网络中,彼此之间难免磕磕碰碰,产生一些感情纠葛、心理隔阂和思想疙瘩。思绪万千,“剪不断,理还乱”,这时只有通过各种方式的对话沟通才能解开思想感情上的结。对话沟通是指人们之间传达或交换思想、观点和信息的过程。对话沟通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一种普遍有效的形式。
首先,从信息论的角度上讲,对话沟通是指信息沟通,即信息的相互传输、相互交流、相互接受、相互利用。没有有效的信息沟通,就会导致系统混乱。对话沟通的种类很多,按其组织系统不同,可以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即按照组织既定权力结构、反馈线路和信息载体进行沟通(如组织间公函来往、洽商会谈和组织内的命令传达、通知、讲话、会议、报告等)和正式组织内不按权力结构、等级序列和既定反馈路线进行的信息传达和意见交流或者非正式组织内的对话交流(如私人交谈等)。按其沟通流动方向不同,还可以分为纵向的上下沟通(如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上行下达等)和横向水平沟通(如同级、同事之间的信函传递、来往交谈等)。按其沟通方法不同,也可分为书面沟通(如文件、布告、通知、备忘录、公报、报刊、报表、报告、广告、手册、建议书、网络交谈、调查问卷等)和口头沟通(如晤谈、讨论会、会议、演讲、电话、口头调查、授课、商洽会谈、访问等)。对话交流和意见沟通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黎维特曾就两种不同的指示方法对对话沟通的方向问题做过实验研究,通过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比较发现:从速度上看,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快;从内容的正确性来看,则双向沟通优于单向沟通;从表现的秩序来看,单向沟通显得安静规矩,而双向沟通则较吵闹无序;双向沟通能起到切实的沟通,增强观察问题的全面性和相互了解,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群关系。
其次,从社会管理的角度上讲,对话沟通是协调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使个人、集体的情绪、心态、思想同社会发展相和谐,从而推进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途径。郑抗生、张建明把社会对话沟通分为“三个层次”“四种渠道”。“三个层次”就是指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三个方面的社会对话沟通。宏观角度的对话沟通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中观角度的对话沟通有利于促进社会各阶层、集团之间的联系和了解,加强个人、团体、社会三者的认同感。微观角度的对话沟通有利于社会心理的平衡,可以协调个人的行为。从个人的心理承受力方面看,对话沟通可以使那些受到压抑情绪影响的人在心理上得到某些缓冲和平衡。社会对话沟通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在于疏导社会情绪,增强社会心理承受力。它还可以起到一种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当然,对话沟通的思维交流形式,具有更广泛、更积极的社会意义。社会对话沟通的“四个渠道”是指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人民团体和专业协会、大众传播媒介等四种信息通道。
最后,从领导艺术的角度上讲,对话沟通是管理——领导艺术中一项具有核心意义的内容。所谓“走动管理法”,实际上就是一种鼓励对话沟通的思维交流方式。调查研究、群众路线、团结教育、民主讨论、注重说理、以情动人、谈心对话等,都是搞好对话沟通和思维交流的有效方式。对话沟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
2. 文字交流
人们之间的思维交流,除了通过动作语言和口头语言进行面对面的直接对话以外,还要采用书面语言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沟通。在人类文化进化过程中,文字的创造是对于人们思维交流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成果。它使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更加便捷、广泛和稳定。在文字交流中,书信来往是人们最普遍、最经常的一种思维交流形式。古代书信传递主要靠驿站、信使。随着现代邮政电信事业的迅速发展,今天人们通信的快捷程度远远超过了古代的驿站通信。人们通过互致信札、互通书信,包括传真、电报和手机短信等,可以表达感情、沟通思想、探讨问题、交换观点、讨论事情、互通信息,这就是以文字交流的形式搞社会思维。报刊、书籍的出版发行,大大提高了人们思维沟通和学术交流的效率。人们通过报纸、杂志和书籍进行文字交流,既可以沟通信息、增长知识,又可以展开讨论、互相促进。所谓“以文会友”,就是通过文字交流,实现彼此思想、感情的沟通。阅读一篇文章、一本书,实际上就是读者在同作者及其所写作品的内容进行思想交流。图书馆、资料室常常是人们开展这种文字交流的最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