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前培智儿童,往往对音乐怀有强烈的渴望,他们需要用音乐来传达他们的思想感情,需要通过音乐来消除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和隔阂,需要让音乐为他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因此,对学前培智儿童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开拓教学途径,从而激发他们兴趣,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能。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音乐兴趣
音乐教学是学前培智儿童教学的必要形式,依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内容,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唱唱、玩玩、跳跳、动动、演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建立正确的节奏感、韵律感、美感,丰富了培智儿童的情感,完善了培智儿童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1)关注学生的手指游戏。绝大多数的培智学生肢体不协调,手指更是不灵活。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手指谣教起,比如《五指树》,通过拔拔拇指树、拉拉食指树、揉揉中指树、捏捏无名树等活动手指。如歌曲《我有小手》,跟着节奏拍拍手掌、搓搓手掌、轮捏手指、收放手指等,增强手指灵活性。
(2)重视学生的发音训练。一些培智儿童本身有较严重的语言障碍,言语模糊不清,只能说单个的词语,甚至有的学生不会发音。因此,对学生进行发音训练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前提。在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中,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如老师唱“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学生接唱“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达到训练发音的效果。
二、开拓教学途径,感受音乐魅力
(1)用图谱加深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一般的简谱和五线谱很难让培智儿童接受,而图谱是用最简单明白的图画符号来表现音乐。图谱法参与音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不断地练习中锻炼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①有一些歌曲由于歌词的含义比较深刻,不是孩子经常接触的语言,所以比较难理解,图谱能够在诠释歌词上给孩子们提供很多帮助。如在歌曲《大雨和小雨》中,我们设计了用大雨点和小雨点来表现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为让孩子唱出小雨的轻快,我们不但形象地画出小雨雨点小的样子,还画出了拍子 * * ?佐* *?佐*-?佐。孩子们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很快理解了歌词并掌握了歌词,也很好地掌握了整首歌的节奏。②声音的强弱变化,也是培智孩子很难掌握的。了解这种感受的变化,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听辩能力和音乐素质。如在《大猫和小猫》中,我运用粗粗的波浪线表示大猫很响很粗的声音,用细细的波浪线表示小猫细细软软的声音,形象的声音曲线,将孩子们的情绪调控得恰如其分,表演得很有艺术的味道。同样,在创编《大狗和小狗》中,孩子们都能够演绎得很好。③有的音乐没有歌词,通过倾听音乐发挥想象诠释音乐。我们所用的图谱直接影响到孩子对音乐的认识。如:《胖厨师和小老鼠》,我除了设计整个厨房背景图,还根据曲子的内容设计了更为形象的图谱,如:为了表现厨师做菜,我画了形象的水龙头、菜刀、锅铲表现洗菜、切菜、炒菜。这些图案对孩子理解和再现乐曲的节奏与内容,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提示作用。
(2)用游戏寓于音乐教学之中。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培智儿童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学前的音乐教学。游戏活动要从孩子的感受入手,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先感受再学,边感受边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学习歌曲《理发店》时,我带来了玩具理发工具,小小的推子和剪刀使他们兴趣极浓,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给小顾客理发,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整个音乐活动自始至终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3)用情境教学贯穿始终。只有把音乐真正融入到培智儿童的生活,使他们的音乐活动生活化、游戏化,才能真正在幼儿、音乐、生活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①表演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故事、演唱、游戏等表演形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如在奥尔夫音乐《洗衣机》中,教师通过扮演洗衣服的小姑娘来创设情境,达到教学效果。②语气渲染情境。如果教师总是用一种声调、语气来教学,就吸引不了培智儿童的兴趣。需要采用儿童化的语言,提高教师的语言表现力,这显得尤为重要。如《猫和老鼠》中,用不同的语气表现猫的可怕和老鼠的机灵。
三、尊重个性差异,挖掘音乐潜能
每个孩子对音乐的感受都不同,培智儿童对音乐的领悟更有其特殊性。如有的培智儿童听到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就会离开座位不住地跳跃或者是拍手点头,我们应该允许他的个性化动作。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培智儿童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表演中,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是培智儿童的引导者和欣赏者,应该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及时给予肯定和欣赏,让音乐成为开启他们智慧的金钥匙。同时,教师要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颗富有个性的小苗苗,让培智儿童大胆地表现自我,让他们在音乐世界中闪闪发光,让童心与音符一起跳动!